玩酷网

公元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怒摔玉碗,咬牙切齿地说:“告诉三郎,我

公元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怒摔玉碗,咬牙切齿地说:“告诉三郎,我在黄泉路上等他。”两周不到,唐肃宗李亨也吐血而亡,父子之间的斗争,竟以这般悲怆收场。盛唐的气象,也彻底断裂了。 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代皇帝。他年轻时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惜到了晚年,他迷恋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把朝政搞得一团糟。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彻底打乱了唐朝的节奏。756年,长安沦陷,李隆基被迫逃到四川,路上还发生了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赐死,他也只能无奈禅位给儿子李亨,自己当了太上皇。 李亨,就是唐肃宗,是李隆基的第三子。他在安史之乱中抓住机会,756年在灵武即位,成了唐朝第八代皇帝。他组织力量收复长安和洛阳,勉强稳住了局面。但他身体不好,又依赖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氏,导致朝政混乱不堪。父子俩的关系,也在这乱局中越闹越僵。 李隆基和李亨的矛盾,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李隆基晚年多疑,早就看太子李亨不顺眼。当初李亨被立为太子时,李隆基就多次想废了他,甚至还暗中构陷过他。李亨呢,性格谨慎,忍了又忍,生怕哪天被老爹一脚踢开。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跑路,李亨却在灵武即位,这让李隆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是被儿子“逼宫”了,心里憋着一股火。 李亨即位后,李隆基虽然退居太上皇,但还是不甘心放手。他几次派人干预朝政,想重新掌控局面。李亨这边呢,虽然表面上尊父亲为太上皇,但实际上处处防着他,生怕老爹翻盘。父子俩就这样,你猜我忌,我防你斗,关系紧绷到极点。安史之乱还没平定,这俩人却先窝里斗上了,真是让人唏嘘。 到了762年5月,父子矛盾终于炸了锅。那时候,李隆基已经78岁,身体虚弱,住在长安的大明宫长生殿。李亨派人送来一碗汤药,说是给老爹补身子。可李隆基多疑成性,认定这是儿子要害他。他一怒之下,把玉碗摔得粉碎,碎片满地都是。他还下令绝食三天,硬是把自己折腾得奄奄一息。这事传出去,朝野上下都傻了眼:太上皇跟皇帝杠成这样,真是前所未闻。 李隆基绝食的举动,不是简单的赌气,而是对李亨的彻底失望。他觉得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被儿子“抢”了不说,还要被“毒”死,心里那股怨气憋不住。他摔碗绝食,既是抗议,也是给自己找个了断。这件事,直接把父子间的裂痕撕得再也补不下了。 绝食三天后,李隆基的身体扛不住了。762年5月3日,他在大明宫去世,享年78岁。消息传到太极宫,李亨听到后沉默了半天,没多说啥。有人说他眼里有泪,有人说他松了口气。毕竟,这位父亲既是他的靠山,也是他最大的威胁。李隆基一死,李亨总算能喘口气,可这口气还没喘匀,麻烦又来了。 李隆基的死,不光是父子恩怨的终点,也是盛唐气象的一个拐点。他在位44年,前期是开元盛世,后期却把国家拖进安史之乱的泥潭。去世时,唐朝已经元气大伤,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辉煌了。 李隆基去世后,李亨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本来就体弱多病,长期被朝政和战乱折腾得焦头烂额。762年5月16日,又一个重磅事件发生了:宦官李辅国逼死了张皇后。李亨亲眼看着自己的妻子被杀,吓得魂不附体,当场吐血,病情急转直下,没多久就死了,享年51岁。 从李隆基去世到李亨去世,前后不到两周。这父子俩,一个绝食摔碗,一个吐血暴毙,结局一个比一个惨。朝臣们都看傻了,民间更是议论纷纷,说这皇家的斗争真是要命。李亨一死,唐朝的局势更乱,宦官和地方势力开始抬头,国家彻底失去了盛唐时的控制力。 李隆基和李亨的死,不只是皇室内部的悲剧,更直接影响了唐朝的命运。安史之乱已经让唐朝伤筋动骨,这对父子的窝里斗,又给国家补了一刀。李隆基晚年的昏庸,加上李亨即位后的朝政混乱,让唐朝再也没能缓过劲来。收复两京的胜利,本来是个翻盘的机会,可惜被内斗消耗得一干二净。 盛唐的气象,就在这父子俩的争斗中彻底断了。之后,唐朝虽然还有一百多年,但再也不是那个威震四方的帝国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一步步把唐朝推向衰亡。这场父子恩怨,成了盛唐覆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