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0 年,毛主席邀已被撤职的粟裕前来参加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前曾对他说:“

1960 年,毛主席邀已被撤职的粟裕前来参加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前曾对他说:“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主席与粟裕缘分始于瑞金苏区,后主席对其有特别情感,还着重栽培,粟缔造诸多的军事奇迹。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小时候念书不多,但脑子活得很。1927年,全国革命风起云涌,他20岁就投身红军,从一个大头兵干起。没几年,他就靠着打仗的天分爬到了指挥官的位置。这家伙脑子快、手也狠,战场上总能出奇制胜,后来更是成了共产党军队里响当当的人物。 粟裕跟毛主席的缘分,得从瑞金苏区那会儿说起。1930年代初,红军在江西搞根据地,粟裕那时候就已经显露出军事才华。毛主席一眼就看中了这小伙子,觉得他有脑子、有胆量。从那时候起,毛主席就对他挺上心,经常指点他怎么带兵打仗。长征路上,粟裕负责殿后,带着队伍硬是挡住了国民党追兵,保住了主力部队。毛主席高兴得不得了,说他是我军的“栋梁”。到了延安,俩人没事就凑一块儿研究地图、聊战术,关系铁得跟啥似的。 说到粟裕的本事,那真是能写本书。1948年的淮海战役,他是主脑儿。这仗打得漂亮,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被他围得死死的,最后全军覆没。这场胜利,直接把国共战争的局面翻了个个儿,共产党离赢不远了。再说1949年解放上海,粟裕带着部队,小心翼翼地把这座大城市拿下来,房子没怎么毁,人也没怎么伤,干得那叫一个利索。党内党外都服他,觉得这人真是能打。 粟裕这么厉害,可到了1950年代末,他却栽了个跟头。1957年反右运动,1958年大跃进,党内搞得乱七八糟,好多人被整。粟裕也没躲过去,有人说他有“资产阶级”毛病,1958年就被免了总参谋长职务。这对他来说挺憋屈的,毕竟打了半辈子仗,功劳摆在那儿。可那时候政治风向变幻莫测,忠心耿耿也挡不住风波。 到了1960年,大跃进弄得经济一团糟,党内开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想办法收拾烂摊子。毛主席这时候把粟裕叫来,挺让人意外的。毕竟他已经被撤职两年了,按理说没啥资格掺和这种大事儿。可毛主席偏偏请了他,说明心里还是放不下来这个老战友。这会议不简单,决定了国家接下来咋走,毛主席估计是觉得粟裕的脑子还能派上用场。 会前,毛主席跟粟裕说了句:“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这话听着像推责任,可细想不全是那么回事。那几年党内斗争凶得很,撤职这事儿多半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主意,而是政治风向逼出来的。毛主席这么说,可能是想告诉粟裕:这不是我针对你,是大环境闹的。他这话里多少有点无奈,甚至有点惋惜。 毛主席跟粟裕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上下级。瑞金那会儿,毛主席就觉得粟裕是个可造之材,后来一路栽培,给了他不少机会。粟裕也没让人失望,打仗次次立功,成了毛主席手里的王牌。俩人一块儿经历了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感情不是一天两天能磨出来的。毛主席常夸他,说他是红军里最能打的几个之一。即便粟裕被撤职,毛主席也没把他当外人,1960年还请他来开会,可见这份信任多深。 粟裕被撤职后,没跟有些人似的消沉下去。他后来干了国防部副部长之类的活儿,继续为军队出力。这人挺轴的,吃了亏也不抱怨,照样踏实干活。晚年他还写了《粟裕战争回忆录》,把自己打仗的经验总结下来,留给后人。1984年,他在北京去世,76岁。追悼会上,全国各地的人都来送他,可见他在大家心里的分量。 毛主席跟粟裕的交情,跟他跟其他将领还不一样。林彪、彭德怀这些人,跟毛主席也有过节有过磨合,但粟裕跟毛主席基本没啥大矛盾。毛主席对他更多是欣赏和信任,粟裕也用战绩证明了自己。这种情谊,搁在革命那会儿,挺难得的。政治上虽然有风波,但人情味儿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