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当“日不落帝国”开始算计债权人的钱袋,被夕阳的余晖映照出的究竟是精明,还是暮气?

当“日不落帝国”开始算计债权人的钱袋,被夕阳的余晖映照出的究竟是精明,还是暮气?赖账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透支的信誉,永远利滚利。 5月22日一则来自《金融时报》和《卫报》的报道,为中英关系再添一笔不光彩的注脚——英国政府正考虑通过立法手段,欲直接“抹掉”英国钢铁公司所欠中国企业的10亿英镑债务。这不是商业纠纷,而是赤裸裸的“国家级赖账”,彻底撕下了西方“契约精神”的虚伪面纱。 1. 从“救企”到“抢钱”的逻辑滑坡 。2020年,濒临破产的英国钢铁公司被中企接手,承担债务并维持运营。如今,因行业困境,中企计划关闭亏损高炉,英国政府却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立法强吞债务。这哪里是挽救产业?分明是政治抢劫。 2. “法治”外衣下的双标狂欢。西方长期标榜“法律至上”,但英国此举却暴露了真相: 对本国企业:破产保护、债务重组等成熟机制 对外国债权人:直接立法"注销"债务 所谓规则,不过是“利己则用,不利则废”的工具。 3. 信誉破产的代价远超10亿。短期看,中企是直接受害者;长期看,英国将自食恶果: 国际资本必然重新评估英国投资风险 主权基金、跨国企业将警惕“英国陷阱” 当一国政府亲自下场撕毁合同,其市场信誉便已跌至谷底。 讽刺的是,英国一边高呼“维护投资环境”,一边亲手砸碎法治招牌。这场闹剧唯一的价值,或许是让世界看清:某些“灯塔”的光芒,早已被贪婪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