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岳健勇发文称:“对于中国而言,日内瓦会谈不过是暂缓危机的喘息期,远未解除危机本身。美国纠正全球失衡是迟早的事情,此次美方展现出的意志之坚定、手段之激烈,表明‘全球失衡’已被视为不可回避的核心挑战。这也再次戳破‘全球化神话’——中国依赖全球化崛起的发展模式,终将触及‘增长的极限’。这一现实,充分印证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1992年的先见之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终究必须依靠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
岳健勇的观点表明,中美日内瓦会谈虽暂时缓和经贸摩擦,但并未触及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核心。美方在谈判中展现的强硬姿态,实质是将 “全球失衡” 视为维系霸权的战略挑战,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构国际产业链格局。这一博弈逻辑,客观上加速了全球化退潮,也促使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发展模式的深层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 “两种模式竞争论” 存在明显误导。美国主导的 “友岸外包” 本质是逆全球化的小圈子重构,而中国倡导的 “全球发展倡议” 则坚持开放包容。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5%,连续 14 年居全球首位,这恰恰证明全球化与内需增长并非零和博弈。中国扩大内需的核心,是通过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 “高水平开放” 与 “高质量发展” 的动态平衡。中国 “以内促外、内外互济” 的新范式,或将为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治理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