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样的婆婆比亲妈都亲!”山东德州,儿媳因病去世后,72岁的婆婆独自照顾患病的亲

“这样的婆婆比亲妈都亲!”山东德州,儿媳因病去世后,72岁的婆婆独自照顾患病的亲家18年,每天往返4公里照顾瘫痪的亲家公和因脑血栓无法自理的亲家母,亲家公去世后,婆婆干脆把亲家母接到自己家照顾,网友:有这种亲家真是上辈子烧高香了!   据齐鲁晚报5月20日报道,事情发生在德州,72岁的马玉兰用十八年时间书写了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2004年冬天,当她的儿媳因尿毒症离世后,这位原本可以回归平静生活的老人,却默默扛起了照顾亲家的重担。 这段持续了六千多个日夜的陪伴,让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到了温暖。 二十年前,马玉兰的儿子娶了邻村姑娘小娟,两家原本隔着四里地。 小娟确诊尿毒症那年,马玉兰把家里养的二十多只鸡全卖了,带着儿媳跑遍了济南、北京的大医院。 病床边端茶倒水、擦身翻身这些活计,她比当妈的伺候得还细致。村里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实心眼的婆婆,亲闺女也不过如此。 可惜天不遂人愿,小娟终究没能战胜病魔。葬礼那天,亲家母王秀琴哭得晕过去三次,亲家公李国柱拄着拐杖直往墙上撞。 马玉兰自己心里也像压着块大石头,可她还得强打精神劝慰亲家:"往后日子还得过,有啥难处咱们一起扛。" 谁也没想到,这句安慰话成了马玉兰往后十八年的生活准则。儿媳刚走那会,村里人都以为两家就此断了来往。 可第二天大清早,马玉兰就挎着竹篮子出现在李家门口,篮子里装着热腾腾的包子,还有给李国柱熬的中药。 她男人蹲在院门口抽烟,看见她来赶紧把烟掐了:"亲家母,往后这些事我们自个儿能行。" "能行啥?你腿脚不利索,秀琴眼睛又不好使。"马玉兰说着就进了灶房,麻利地开始收拾锅碗。 从那天起,她每天雷打不动跑两趟,早上来帮着做早饭、收拾屋子,下午来给老两口洗衣服擦身子。 四里地的土路,夏天晒得冒油,冬天冻得打滑,她硬是没落下过一天。 2008年冬天特别冷,李国柱的老寒腿犯了,瘫在床上动不了。马玉兰把自家新弹的棉花被抱过来,每天用烧酒给老头擦身子。 有天夜里下大雪,她男人不放心要跟着来,她摆摆手:"你在家看着灶火,别让炕凉了。"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李家,棉鞋都冻成了冰疙瘩。 日子就这么过了三年多,村里人从一开始的闲言碎语,到后来看见她就竖大拇指。 可老天爷好像见不得人好,2010年开春,李国柱突然中风走了。葬礼上王秀琴抓着棺材不撒手,马玉兰搂着她肩膀说:"老姐姐,往后我当你亲妹子。" 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王秀琴因为早年得过脑血栓,左手左脚都不利索,眼睛也半瞎了。马玉兰跟自家老头子商量了一宿,第二天就把人接过了门。 两间正房腾出来给亲家住,老两口搬进了西厢房。村里妇女主任来劝:"送养老院多省心,政府还给补贴。"马玉兰直摇头:"外人哪知道她夜里要喝几次水?" 接回家照顾可比以前更费心,王秀琴半夜经常做噩梦,一喊"娟儿"马玉兰就得起来陪着说话。有回她重感冒发烧,迷迷糊糊还惦记着亲家母该吃药了。 她男人实在看不过去,偷偷给儿子打电话:"要不你回来搭把手?"儿子在电话那头叹气:"我妈那脾气您还不知道?" 要说最难熬的还是农忙时节,马玉兰家种着五亩麦子,往年都是老两口带着儿子儿媳下地。现在家里多了个病人,她得掐着时间回家做饭。 有次割麦子割到晌午,日头毒得能晒死人,她突然想起炉子上还炖着汤,扔下镰刀就往家跑。到家一看锅底都烧红了,王秀琴坐在门槛上抹眼泪:"都怪我拖累人。" "说的啥话!"马玉兰赶紧添水重新炖,"咱老姐俩作伴多热闹。"这话倒是不假,现在俩人一个择菜一个烧火,一个缝补一个穿针,倒比亲姐妹还默契。 王秀琴有糖尿病,马玉兰专门跟村医学了打胰岛素;马玉兰腰疼的老毛病犯了,王秀琴就摸索着给她贴膏药。 十八年过去,马玉兰从黑头发忙成了白头发。当年四里地的土路早就修成了水泥路,可她再也不用两头跑了。 镇上给评了"德州好人",记者来采访,她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直往后躲:"这有啥好说的?换了谁家亲家摊上这事,能不管么?" 村里小年轻现在教育孩子都拿她当榜样:"看看人家马奶奶,这才是做人的本分。"这话传到她耳朵里,老太太只是笑笑,转头又去给王秀琴梳头。两个老太太坐在院里的枣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们身上,那画面比多少大道理都动人。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