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46年,74岁的白居易感染风寒,病情严重,察觉命不久矣的他连忙将府中豢养的33

846年,74岁的白居易感染风寒,病情严重,察觉命不久矣的他连忙将府中豢养的33个家妓唤到床前:“我年事已高,你们正值年华,都出府嫁人,寻个好归宿吧!”

唐会昌六年春寒料峭的洛阳城里,七十四岁的刑部尚书白居易躺在病榻上,屋外飘着细碎的雪花。

这位以《长恨歌》名动天下的诗人此时已病入膏肓,连喝药都要靠人搀扶。

他强撑着精神召来管家,让把府里三十三个正值妙龄的家妓都叫到跟前。

这些姑娘们穿着素色襦裙鱼贯而入,最年长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十五岁。

她们都是从各地人市上买来的孤女,有的父母死于灾荒,有的被赌鬼父亲典卖。

白居易当年在江南做刺史时,看见街边饿得皮包骨的小姑娘蜷缩在草席上,二话不说就掏钱买下。

这些年在白府里,姑娘们跟着乐师学琵琶,跟着绣娘学女红,倒都养得水灵灵的。

"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白居易咳嗽着摆手让众人免礼,"你们跟着我这些年,琴棋书画都学得差不多了。趁着年轻,都出府寻个好人家吧。"

话音未落,跪在最前头的樊素突然伏地痛哭,这个十五岁的苏州姑娘三年前刚进府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满屋子的啜泣声中,白居易浑浊的眼睛望向窗外。

四十七年前符离县衙后巷的青石板路仿佛又在眼前铺开,七岁的湘灵举着油纸伞追着他喊"白哥哥"。

那年他随父迁居符离,邻家那个总穿杏黄衫子的小丫头,笑起来左边脸颊有个深深的酒窝。

元和三年他考中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回乡省亲。

湘灵躲在巷子口的槐树后,攥着绣了半年的鸳鸯荷包不敢上前。

白老夫人拄着龙头拐杖站在台阶上,硬是把荷包扔进了路边的阴沟。

后来听说湘灵被许给县里开绸缎庄的鳏夫,出嫁那天轿子经过白家老宅,新娘子掀开轿帘望了最后一眼。

"樊素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白居易突然改了主意。

这个倔丫头眉眼间有三分像湘灵,尤其是低头抚琴时的侧脸。

去年重阳节家宴上,她弹着新学的《霓裳羽衣曲》,弦声里竟透着股江南烟雨的味道。

根据《旧唐书》记载,白居易晚年确实蓄养了大量家妓,这在唐代士大夫中并非罕见。

不过与其他权贵不同,他坚持让家妓学习技艺,到婚龄便遣散出嫁。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白居易曾作诗自嘲"三十年间,遣散歌姬百余",可见其遣散家妓已成惯例。

樊素最终没能留下,会昌六年八月,白居易病逝前三个月,这个倔强的苏州姑娘抱着琵琶在主人房外跪了整宿。

最后还是老管家看不过去,连夜套了马车送她出城。

马车经过天津桥时,樊素突然掀开车帘,把陪伴三年的焦尾琴抛进了洛水。

白居易去世后,家人清点遗物时发现个檀木匣子,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三份嫁妆单子,每张都详细列着金银头面、绸缎布匹。

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笺,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白哥哥"三个字,边角还留着半个胭脂印子。

那些年被遣散的家妓,后来有的在长安教坊司当了乐师,有的嫁作商人妇。

有个在扬州开绣庄的妇人,每年清明都会托人往香山寺的白居易墓前供一碟桂花糕,那是她当年在洛阳白府最常做的点心。

樊素的下落成了谜,有人说在太湖边的渔村见过个戴面纱的琵琶女,弹的曲子总带着洛阳官话的腔调。

也有人说她后来去了符离,在湘灵住过的老宅子旁开了间私塾,教女孩子们识字念诗。

白府遣散家妓的事在洛阳城里传了月余,茶楼酒肆的说书人添油加醋,编出不少才子佳人的段子。

只有西市卖胡饼的老王头记得真切,那年倒春寒特别厉害,白尚书家后门每天都有马车进出,车轮在积雪上轧出深深浅浅的印子,像谁在素绢上胡乱画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