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晚上,38岁的杨贵妃正在侍寝69岁的李隆基,两人正要进入梦乡时,就听到外面有侍卫大喊:“杨贵妃是个祸害,罪该万死!”杨贵妃一脸的委屈,说陈玄礼将军与我素昧平生,他为什么要置我于死地?
这年夏天的一个深夜,陕西马嵬驿的临时行宫里,69岁的唐玄宗李隆基正搂着38岁的杨贵妃准备入睡。
这对年龄相差三十一岁的皇家夫妻刚刚经历了一整天的颠簸逃亡,此刻连衣裳都没来得及穿整齐,就听见帐外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禁军统领陈玄礼带着浑身血气的士兵围住行宫,刀剑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声声"诛杀妖妃"的怒吼惊破了骊山夜月里的最后一丝温存。
这场惊天变故的源头要追溯到三年前,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手握十五万精兵,掌控着河北三镇要地。
这个粟特人与突厥混血的胡将仗着杨贵妃的庇护,不仅认了比自己小十八岁的贵妃作干娘,还在长安城里跳着滑稽的胡旋舞讨皇帝欢心。
朝中明白人都看得清楚,这个满脸堆笑的胖子分明包藏祸心,可玄宗皇帝沉浸在开元盛世的余晖里,任由杨国忠等奸臣把持朝政。
当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朝廷连像样的防御都组织不起来。
六月十三日凌晨,潼关失守的急报送达大明宫。
往日里歌舞升平的勤政殿乱作一团,宫女抱着金银细软四处奔逃,年迈的皇帝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
他慌忙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少数亲信,在两千禁军护卫下仓皇西逃。
这支狼狈的逃亡队伍刚出长安城,就传来更坏的消息,原本要随驾的文武百官,竟有大半偷偷溜回城里准备投降叛军。
往蜀中逃难的路上,杨国忠仍端着宰相架子对禁军呼来喝去。
这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不仅克扣将士们的口粮,还强迫士兵在暴雨中搭建营帐供贵妃歇息。
禁军统领陈玄礼握着刀柄的手青筋暴起,他亲眼看着手下的儿郎饿着肚子挖野菜充饥,而贵妃的侍女们还在挑剔荔枝不够新鲜。
当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士兵们压抑多日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那天傍晚,几个吐蕃使节拦住杨国忠讨要食物。
这本是外交场合的寻常事,但在饿红了眼的禁军眼里,却成了"宰相勾结外藩"的铁证。
不知是谁率先掷出石块,紧接着上百支箭矢就扎进了杨国忠肥胖的身躯。
等陈玄礼带人赶到时,宰相的尸体已被剁成肉泥,暴怒的士兵又冲进行宫要杀杨贵妃。
衣衫不整的唐玄宗被高力士搀扶着出来时,往日里威风凛凛的帝王威仪荡然无存。
他颤巍巍地替贵妃求情,说祸乱朝纲的是杨国忠,与贵妃无关。
可士兵们举着火把将行宫围得水泄不通,陈玄礼跪在地上进言:"贵妃不死,军心难安。"
这话说得客气,实际是在告诉皇帝:不杀贵妃,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行宫里的更漏滴滴答答走着,杨贵妃抱着玄宗哭成了泪人。
她想起十年前初次进宫的情景,那时玄宗为讨她欢心,命人从岭南快马运送荔枝;想起生辰时七百工匠为她赶制霓裳羽衣的盛况;想起安禄山跪在石榴裙下认干娘的滑稽场面。
可如今这些荣宠都成了催命符,连最疼她的三郎都保不住她了。
高力士端着白绫进来时,贵妃正在对镜整理妆容。
这个伺候了玄宗半辈子的老宦官别过脸去,不忍看昔日宠冠六宫的美人香消玉殒。
梨树下,三尺白绫勒断了三十八岁的芳华,也勒断了大唐盛世的最后一丝体面。
当士兵们确认贵妃已死后,陈玄礼带着全体将士向玄宗行三跪九叩大礼,这场血腥兵谏的讽刺之处在于,他们用最暴烈的方式表达了对皇权最后的忠诚。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祸根不在后宫而在朝堂。
玄宗晚年沉迷享乐,放任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十九年,又纵容安禄山在边疆坐大。
他自以为玩得转帝王心术,让文官集团与边镇武将互相制衡,却没想到平衡术玩脱了手。
当安禄山带着十五万虎狼之师南下时,中原承平日久,府兵制早已荒废,临时招募的市井之徒哪里挡得住久经沙场的边军?
马嵬驿的鲜血洗去了士兵们的怨气,却洗不掉这个帝国的沉疴。
玄宗继续西逃入蜀,太子李亨趁机在灵武自立为帝。
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最终落得被儿子架空的下场。
而那位吊死在梨树下的贵妃,尸体草草掩埋在驿道旁,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直到玄宗晚年回到长安,派人悄悄去马嵬驿寻找,才发现坟茔早已被雨水冲毁,唯余几片残破的锦缎在风中飘摇。
这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兵变,表面看是士兵们对红颜祸水的清算,实则是唐王朝积弊的总爆发。
均田制的瓦解让府兵制难以为继,募兵制又造就了边镇军阀;科举出身的文官与行伍起家的武将势同水火;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安禄山的铁骑不过是一把捅破脓包的匕首,让所有隐患在瞬间溃烂流脓。
而马嵬驿那晚的刀光剑影,不过是历史长河里一朵染血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