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375年,刘伯温预感自己将要离世,于是让儿子在他死后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这让朱

1375年,刘伯温预感自己将要离世,于是让儿子在他死后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这让朱元一头雾水。直到17年后,朱元璋突然明白了这筐鱼的用意,但为时已晚。 65岁的刘伯温躺在青田老家病榻上,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辅佐朱元璋打下江山的他,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后的挣扎。 三日前,胡惟庸带着御医开的药方来到他床前,说是皇帝特意关照的良药。 可谁曾想,这碗汤药下肚后,他的病情非但没好转,腹部反而像压着块烧红的烙铁般疼痛难忍。 这哪是治病良药?分明是要命的毒汤,他望着房梁上结网的蜘蛛,回想起30年前初见朱元璋的场景。 那时节,应天府里兵荒马乱,自己献上《时务十八策》,帮这个放牛娃出身的枭雄定下"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方略,如今大明初立,自己倒成了皇帝眼中的刺。 "琏儿。"他吃力地唤来长子,指着墙角那个蒙着青布的木筐,"待我走后,将此物连同《时务十八策》一并呈给皇上。" 刘琏掀开布角,只见几十条鲫鱼挤在尺许见方的竹篓里,外面套着个盛水的陶缸,鱼儿们你推我搡,有几条小的已经被挤得翻了肚皮。 南京城里,朱元璋接到刘琏送来的"遗物"时,正在批阅蓝玉案的卷宗,他掂了掂那本《时务十八策》,这是老相识了,里头讲的屯田养兵、收拢民心都是开国时用惯的法子。 可那筐子活鱼实在奇怪,老皇帝盯着看了半晌,突然抬脚踹翻木凳:"这酸秀才!死了还要跟朕打哑谜!" 转眼到了洪武二十五年,65岁的朱元璋遭遇晴天霹雳,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突然暴病身亡。 他亲手培养了三十八年的继承人,说没就没了,奉先殿的烛火整夜未熄,老皇帝对着太子生前批阅的奏折发呆,恍惚间又瞥见角落里蒙尘的鱼筐。 此时筐中早已没有活物,只余干涸的水渍和几片鱼鳞,他突然浑身发冷,他终于看懂了这个死亡寓言。 那些在狭小空间里互相倾轧的鱼儿,不正是他二十六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写照? 若是让勇猛善战的燕王朱棣上位,其他藩王岂能服气?到时候兄弟阋墙,大明江山怕是要重蹈元末覆辙。 老皇帝颤抖着手翻开《时务十八策》,目光落在"治国当以仁政"那几行字上。 当年打天下讲究快刀斩乱麻,如今守江山却要懂得"柔能克刚",15岁的皇孙朱允炆虽显文弱,但那份仁厚正是乱世后百姓渴求的。 反观朱棣,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自己,若让他掌权,怕是要把朝堂变成修罗场。 翌日早朝,朱元璋宣布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保皇孙顺利继位,他连夜召见锦衣卫指挥使,将蓝玉案牵扯的功臣又清洗了一遍。 建文帝登基那天,南京城飘着鹅毛大雪,新君穿着宽大的龙袍接受百官朝拜,全然不知祖父为他扫清障碍时溅起的血花。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被派往北平镇守边疆的朱棣,表面上每日操练兵马防备蒙古,暗地里却把燕王府的地窖挖成了兵器库。 建文元年,打着"清君侧"旗号的靖难之役爆发,四年后燕军攻破南京城,奉天殿那把大火烧起来时,不知朱允炆可曾想起祖父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筐鱼"。 后世史家说起这段公案,总要感叹刘伯温的未卜先知,他用一筐活鱼点破皇权传承的死结,却终究敌不过人心对权力的贪恋。 信息来源:《明史·刘基传》、《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