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开国大典上,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话音刚落,很快便有人发现不

1949年,开国大典上,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话音刚落,很快便有人发现不对,于是便有人提醒道:少说了一个字!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生在湖南临澧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脑子灵光,1902年考进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后来还被公派去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他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堆里。辛亥革命那会儿,他在国内跑前跑后,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跑去日本接着干。1921年,他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共产党,从此成了党内元老级人物。 南昌起义、长征,他都跟着跑了个遍。1933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在江西苏区当财政部长,管钱管得头头是道,还搞了个没收征收局筹款,发纸币稳经济。到了陕北,他当上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带着大伙儿搞生产、建政权,被称为“延安五老”之一。抗战时,他还掺和了西安事变谈判,促成国共合作。1949年,他当上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站上了开国大典的台子。 林伯渠不光是个革命家,还挺有才,写了一千多首诗,啥《林伯渠日记》里都能瞅见。他那首《还家梦》还被刻在常德诗墙上,号称世界最长艺术墙,挺牛的。1954年,他当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干到1960年5月29日因病去世,74岁。邓小平说他经历了三个革命阶段,是个实打实的功臣。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上30万人挤得满满当当,林伯渠作为主持人走上台,先宣布典礼开始,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国。接着轮到升旗,他转身请毛主席上前,结果张嘴就说:“请毛主席升旗!”说完停顿了一下,旁边的工作人员立马察觉不对劲——“国”字没了。有人赶紧小声提醒,林伯渠反应过来,马上改口:“请毛主席升国旗!” 这事儿听着挺糗,但典礼没受啥影响。毛主席走到升旗台,按下电钮,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来,礼炮响了54声,《义勇军进行曲》也跟着奏响,广场上欢呼声直接炸了锅。广播把这全程传出去,全国人民都听了个真切。那会儿升旗还有点小慌乱,工作人员找电钮找了半天,但总算没掉链子。林伯渠这“少一字”的插曲,反倒给这庄严时刻添了点人味儿。 开国大典之后,林伯渠没闲着,继续当他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忙着协调行政事务,把中央的政策落到位。1954年,他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掺和制定法律,帮新中国搭起法治框架。他还挺关心教育,推农村办学、扫盲运动,文化建设也没落下。土改那会儿,他支持政策落地,盯着农村发展。 1950年代农业合作化启动,他也跟着出主意,强调得一步步来,别瞎折腾。大跃进那阵,他支持工业化,但也提醒别搞太虚的目标。他常跑基层,问问老百姓日子咋样,提的建议都挺接地气。他自己生活简单,不搞特权,大家伙儿都挺服他。 1960年5月,林伯渠身体扛不住了,在北京去世,74岁。毛主席、周恩来他们都去悼念,葬礼在八宝山办得挺隆重。2013年,他的骨灰回了湖南老家,埋在故居边上,算是个圆满。他这一辈子,从同盟会到共产党,再到新中国,啥大事都赶上了,功劳簿上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