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透露#一件真翡翠出多份鉴定用于直播卖假货#,#律师称直播卖石英石造假翡翠是诈骗#】近日,消费者蔡先生向潇湘晨报记者反映,他在某社交平台购买了一串价值一千六百多元的缅甸翡翠手串,但店铺客服称,海外代购时间较久超过平台发货期,需在平台取消订单,转以微信方式交易,不过拿到货后,蔡先生发现所谓A货翡翠(纯天然翡翠)是假的,但客服并不承认,在多次拒绝回复后还将蔡先生拉黑,因脱离平台进行交易,蔡先生维权无门。
店铺注册地所属的市监部门调查后回复,该公司是“皮包公司”。记者还发现,该方式仅是翡翠交易乱象之一,此外还存在翡翠造假、证书造假、假货真证、名称混淆等灰黑手段。有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假产品又结合所谓的鉴定证书、营销话术,形成不同方式的“连环套”。经多方联系,记者以电商身份称自己想做假证,与一位翡翠网店店主取得联系。
“你拿一件真品(A货翡翠)开一个正规鉴定报告,再从网上找做假证的,让他(做假证的)按照你真品翡翠的正规报告批量做假证,换个假翡翠的图就行。”不过这位店主表示,目前做假证的成本比做正规鉴定的成本高不少。
“还有,比如你可以拿十件真品去正规机构做十次检测,就有了一百份鉴定证书,只要你愿意,其他九十件货可以是假货,有些检测机构价格便宜,一件货的鉴定价格就几元。”该店主称这样操作很简单,他可以帮忙。“重量相差别太大,不要出现做检测的货是15克,卖给客户的货是10克、9克,相差1克以内没事,国家允许,多数人也看不出来。”
期间,这位店主也暗示记者,如果想按“真证假货”的方法售卖,除重量外,假货外观上也要注意和真货尽量一致。“一件货一天做三次四次没问题,结婚都能结一百次,做正常鉴定就不能做一百次?”
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嵘林律师表示,商家在短视频平台宣称销售“缅甸直供翡翠A货”,实际以石英石等廉价材质冒充翡翠,属于典型虚假营销行为,“商家明知商品为石英石,仍以‘翡翠A货’名义销售,通过伪造证书、隐瞒商品真实信息非法获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对于“真证假货”问题,张嵘林律师称中介机构伪造鉴定证书,以及通过反复鉴定真品生成大量证书,借此为假货披上“合法外衣”,已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鉴定证书加盖CMA、CNAS等认证机构公章,重复使用超出授权范围即属伪造。”
“若平台明知商家引流至微信售假而未制止,可依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主张连带责任。”张嵘林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