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小鹏汽车下场造人形机器人,小鹏美股大涨13%,人形机器人奇点到来?

人形机器人的竞争正变得愈发激烈,而这一次的焦点转向了小鹏汽车。

昨日晚间,小鹏汽车披露了最新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多项财务数据超预期,其中毛利率达15.6%,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在随后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释放重磅信号,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2026年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达到行业领先的智能水平,并且通过量产场景的数据驱动实现快速进化。”

受此影响,小鹏汽车美股大涨13%,今日小鹏汽车的港股同样涨超7%。

车企的终极归宿是人形机器人?

“我们的增长潜力刚刚开始释放。”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将在AI底盘、图灵AI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图灵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以及企业生产力工具等领域,推动以AI驱动的融合式创新。

作为公司的“第三成长曲线”,小鹏汽车从不掩饰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喜爱。2020年12月,小鹏汽车收购深圳多够机器人技术公司(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正式进入机器人赛道。2023年10月,该公司发布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PX5。去年11月,小鹏汽车又发布了第四代人形机器人Iron。

何小鹏表示,“接下来,小鹏汽车在AI汽车上量产的小鹏图灵AI芯片,将会部署在其第五代机器人上,以大幅提高人形机器人的端侧算力。”

有意思的是,造车企业和人形机器人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除了小鹏汽车下场造人形机器人以外,广汽集团的人形机器人GoMate就被计划用于广汽传祺和埃安等主机厂的车间生产线。

而在大洋彼岸的知名车企特斯拉则更早地计划量产人形机器人,引领着这一领域的技术变革。今年3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擎天柱”机器人将于年内试生产5000台,并计划在2026年将年产能提升至5万台。

在昨日(5月21日)最新发布的视频中,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再次引发了高度关注。画面中,人形机器人正在流畅地进行扔垃圾、炒菜、使用吸尘器、熨衣服等一系列动作,视频中文字显示,“所有任务均由单一神经网络完成,并直接从人类视频中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该账号此前曾发布多个人形机器人走路、跳舞等视频,本次发布的视频机器人动作较此前更加流畅,行动也更加多样化。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发力人形机器人?杭州相关券商行业研究员表示,“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共通性,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汽车制造商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可以直接应用到机器人的研发上,从而加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由于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的共通点,因此国内外车企纷纷将触角伸向该领域,包括特斯拉、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小米等。华龙证券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黄金周期,该行业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

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仍存在争议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科技和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

在本月举办的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订单爆满且人才紧缺。

“我们非常缺人,所有岗位都缺,包括文职、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和市场等都很缺(人)。”王兴兴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高涨,国家政策的关注也为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许多企业,包括宇树科技在内,都迎来了订单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极为旺盛。

王兴兴的这一发声突显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景气度。不过,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落地,业内还存在不同的声音。

在此之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炮轰人形机器人产业,其声称“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机器人共识集中但商业化不明。”

而在最新举办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则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否存在泡沫取决于其是否有用,能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创造价值,亦庄马拉松将机器人拉到现实是其走进大众的必经之路,这一核心问题无须回避。

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长期积累,类比自动驾驶需要20年周期,保守估计也至少要10年。“公众不要有那么高的预期,明天机器人可以走进家庭,像买电视机、冰箱一样,这些活动需要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