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5年,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立刻邀请他前往台湾,不仅补发了他被俘2

1975年,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立刻邀请他前往台湾,不仅补发了他被俘27年的中将军饷,还恢复了他的名誉,蒋介石没有意识到,黄维竟直接拒绝了他。 蒋介石对待以往那些忠心耿耿的“兄弟”将领向来大方,只要这些“兄弟”能够给他打江山,钱财管够。 1948年,黄维被俘,当时黄维的身份已经是中将,军饷自然是少不了,一眨眼,黄维就在功德林“改造”了27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下令进行了7次特赦,黄维却在最后一批特赦名单上。 黄维在“改造”期间一直十分“顽固”,拒不配合,以至于成为了功德林里面最让人看不下去的“顽固分子”。 1975年,毛主席再次做出决定,进行最后一次特赦,功德林里面所有的战俘都恢复自由身,这次特赦中包括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正是黄维和郭一予。 黄维是最后一批特赦人员,也是最后一位拿到特赦证明的,看着那张薄薄的纸,黄维只觉得恍如隔世,一时间百感交集,他的心中在想什么?是后悔没有早早配合“改造”离开功德林吗?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心情很是激动,身体已经很不好的他甚至在那天多吃了一碗饭,随后做出一个决定,立刻邀请黄维前往台湾。 毫无疑问,在蒋介石心中,黄维能够坚持那么久,才被特赦,指定是对自己以及国民党一心一意,蒋介石看重的也是黄维这份“忠心”。 蒋介石立刻下令补发黄维被俘27年的中将军饷,甚至恢复了黄维以往的荣誉,蒋介石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然而黄维在接到蒋介石的邀请后,竟然直接拒绝了:不去台湾,留在大陆。 黄维为何执意留在大陆?他做出这般决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线来到1948年12月15日,国民党败局已定,黄维见大势已去,和副司令胡琏决定做出最后的突围。 当时黄维认定解放军主力军聚集在南部,其他三面解放军主力较少,于是便下令做出妥善安排。 谭道善率领第10军余部向东突围,杨伯涛带领18军118师余部向西北方向突围,至于自己和胡琏,则带领18军11师余部向西突围,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黄维所在的11师战车部队因为躲避解放军炮击只能散开行动,这一行动在其他国民党士兵眼中成为了突围提前。 谁也不想被留下断后,于是一窝蜂开始了突围,黄维的计划被彻底打乱,形势十分危急。 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黄维乘坐最新的坦克进行逃亡,谁料,坦克坏在了半路上,黄维与坦克步兵一同逃亡时,被解放军抓捕。 进入功德林改造之后,黄维的生活还是相当滋润的,因为我党下令优待战俘,像黄维这种在国民党军衔较高的将领,自然也受到了优待。 1952年,黄维5种结核一起复发,肚子肿胀的像个皮球,两条腿更是肿的发亮,一按压就是一个坑。 战犯管理所便将黄维送到公安部的复兴医院进行治疗,又从香港、澳门高价买回链霉素,这才救他一命。 黄维后来回忆,表示自己吃的是小灶病号一饭,每顿饭都是两菜一汤,每天都有牛奶、鸡蛋、猪肉,营养丰富,再加上积极治疗,黄维的病情好转,1955年,可以从床上起来了。 肉蛋奶的优质生活,一直持续到1958年,但在功德林“改造”期间,黄维的人缘极差,就连他以往的同学都看不惯他,出手与他打了一架。 黄维“挨打”的时候,沈醉已经进入了功德林,那天黄维刚刚能从床上爬起来。 沈醉在回忆录中,将黄维描述成一个“一拳能打死牛”的武林高手,但事实却是黄维身体虚弱,因为人缘不好,被集体“围攻”,其中就包括董益三等人。 当时因为这件事情,黄维和董益三都受到了口头批评以及思想教育,双方打架的原因就是董益三等人“坚持进步”,而黄维思想顽固,观点错误。 黄维在功德林里面的人缘差到极致,沈醉说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拒绝接受改造,以至于后期根本没有人愿意主动和黄维说一句话。 黄维对待“特赦”的想法复杂而又矛盾,他在功德林生活了整整27年,更看到了共产党独有的光辉,那是残军败寇的国民党军队比不了的。 正是这种复杂的心境,黄维毅然决然做出了决定,可见,黄维虽然“顽固”,但他对共产党还是相当肯定、敬佩的。 信息来源:《沈醉回忆录》、百度百科——黄维

评论列表

无双
无双 4
2025-05-22 12:25
是他,就是他,想造永动机的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