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考古专家在安徽寿县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然而,这件

1955年,考古专家在安徽寿县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然而,这件文物背后隐藏的故事,更是令人震惊! 那年5月,安徽寿县西门外工地上响起了铁锹与金属碰撞的脆响。 正在加固淮河堤坝的民工们从土里刨出两件沾满泥巴的青铜器,形状像倒挂的铃铛。 闻讯赶来的专家蹲在地上用毛刷小心清理,认出这是古代贵族下葬用的甬钟,地底下肯定埋着大墓。 二十多人围着土坑忙活了半个月,终于挖出一座没有墓道的方形土坑。 墓室里的棺材早已烂成碎木片,尸骨也化成了灰,但东南角一滩朱砂里却闪着金光。 考古队从三米多深的墓坑里清点出五百八十四件陪葬品,光是青铜器就装了十大筐。 最显眼的是一尊八十厘米高的方壶,壶脖子内侧刻着六个字:"为蔡侯申作器"。 这下可把专家们难住了,蔡国原本封在河南上蔡,史书记载蔡侯申是周武王弟弟的后代,怎么棺材会埋在几百里外的安徽? 翻烂了《左传》《史记》,又对着青铜器上的铭文琢磨了半年,一段被战火掩盖的历史才浮出水面。 事情要从两千五百年前说起,蔡国夹在吴楚两大强国中间,像块夹心饼干。 蔡侯申刚继位那会儿,楚国令尹囊瓦来收保护费,开口就要蔡国祖传的青铜方壶。 这壶是蔡侯申的命根子,喝酒祭祀都离不开,自然不肯给,囊瓦转头就向楚昭王告黑状,说蔡国私通吴国,把蔡侯申扣在郢都当了三年囚徒。 蔡国大臣们急得跳脚,趁着月黑风高把方壶偷出来献给囊瓦,这才把国君赎回来。 蔡侯申咽不下这口气,转头就和吴王阖闾搭上线,把亲儿子送到姑苏城当人质。 公元前506年,吴国大军跟着伍子胥杀进楚国,把楚昭王赶得满山跑,蔡侯申带兵冲进囊瓦家,抱着失而复得的方壶又哭又笑。 好景不长,楚国靠着秦国援兵卷土重来,蔡国都城从河南搬到安徽,连着换了三个地方。 跟着逃难的贵族们看着颠沛流离的百姓,把火全撒在国君身上。 公元前491年冬天,几个世家大族雇了刺客,在蔡侯申抱着方壶喝酒时下了黑手。 为遮人耳目,他们给国君办了风光大葬,陪葬品塞满墓室,连吴国送的嫁妆"吴王光鉴"都摆了进去。 那件惹祸的青铜方壶现在摆在国家博物馆玻璃柜里,壶盖子铸成八瓣莲花,壶身爬满蟠螭纹,四个兽形脚爪活灵活现。 考古队还在墓里找到吴王阖闾嫁女儿时送的青铜鉴、越王勾践儿子用的宝剑,就连装酒的缶都刻着"左右楚王"的铭文,这些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辛酸,全都浇铸在冰冷的青铜器里。 要说最稀罕的还数三把"蔡侯产剑",剑身上用金银丝镶着鸟篆。 这个蔡侯产是蔡侯申的曾孙,他墓里除了自家兵器,还陪葬着吴王夫差的戈、越王的剑。 专家们恍然大悟:原来蔡国不光和吴国联姻,跟越国也暗通款曲。 这些刻着敌国君主的兵器,八成是战场上捡来的战利品。 后来考古队在寿县西圈又挖出两座"甲"字形大墓,墓道朝北,看着就像汉字"甲"。 可惜盗墓贼早把值钱货扫荡一空,只剩七十多件破铜烂铁,但就是这些残片,让专家们拼出了蔡国最后的时光:青铜戈上刻着"绍侯"字样,车马器的样式和蔡侯申墓里的一模一样。 最要紧的是三把铜剑,剑柄错金丝镶着"蔡侯产"三个字,旁边还摆着吴越兵器,原来蔡国到死都在大国之间走钢丝。 如今站在寿县古城墙上,脚下踩着战国夯土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挖出过蔡国贵族墓。 这些墓里出土的青铜器成了考古界的"标尺",谁家挖到春秋晚期器物,都要拿来和蔡侯申墓的宝贝比对比对,那件引发亡国之祸的方壶,反倒成了解开历史谜团的钥匙。 信息来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西圈墓地考古发掘报》(2021年) 《文物》期刊1956年第3期《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