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457年,于谦被砍头后,锦衣卫去抄家时竟一无所获!正在灰心丧气之际,忽然发现一

1457年,于谦被砍头后,锦衣卫去抄家时竟一无所获!正在灰心丧气之际,忽然发现一间小屋门锁紧闭,众人踹开门蜂拥而入,谁知下一秒,空气都凝滞了,随即所有人齐刷刷地退了出去! 那年的北京城里出了件怪事,锦衣卫带着抄家令冲进兵部尚书于谦家的时候,这帮平日里抄惯金银财宝的官差全傻了眼。 三进三出的大宅子空得能听见回声,厨房里就剩半缸糙米,卧房里叠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书房里堆的全是公文。 领头的千户官脑门上直冒冷汗,这要抄不出东西来,回去可怎么交差? 其实于谦这人,打从考中进士那天起就跟别人不一样。 那年月当官的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倒好,在江西当巡按御史的时候,天天下乡查案子,连轿子都不坐,就带着两个衙役步行。 有次赶上发大水,他直接跳进齐腰深的泥水里帮着扛沙包,老百姓都以为来了个假官。 朝廷里"三杨"内阁那几位老臣,眼睛毒得很。 杨士奇看过于谦写的治水折子,当场拍桌子叫好:"这小子写奏章不绕弯子,句句戳在要害上。" 后来但凡于谦递折子,内阁都是头一个批。 别的官员眼红得要命,以为他给阁老们塞了银子,可暗地里派人盯了三个月,发现这位于大人进京述职,行李里除了换洗衣裳就是治水图,连包茶叶都没带。 那年头京城里流传着句话:"于青天的官袍,比叫花子的衣裳还干净。"这话真不掺假。 有次皇上要赏他五十两黄金,他跪在地上说:"臣家里五口人,每月俸禄够买米买盐,这金子拿回去也没处使,不如充作河工钱。" 后来瓦剌大军打过来,京城里的富户忙着往南逃,于谦把老婆孩子往城外亲戚家一送,自己天天睡在城墙上,愣是带着守军扛住了二十万大军。 可就是这么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愣是栽在了自己人手里。 石亨那帮人整天在皇上跟前嚼舌根:"于谦家里藏着龙袍呢!""他书房里供着前朝的玉玺!" 其实这些人精得很,知道抄家抄不出什么,就想往谋反的罪名上扣。 英宗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可架不住这帮人天天吹耳边风,最后咬着牙下了斩首令。 抄家那天的场面,真是让人心酸。锦衣卫把于家翻了个底朝天,连房梁上的灰都扫下来筛过,硬是找不着半件值钱东西。 有个小旗官不死心,抡起斧子劈开西厢房的铜锁,结果一屋子人全愣住了,整整齐齐摆着景泰帝赏的蟒袍、尚方宝剑,还有二十年来皇上赏的圣旨,全拿黄绸子包得严严实实。 带队的千户官扑通就跪下了,后面哗啦啦跪倒一片。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汉子,愣是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磕了三个响头。 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在城隍庙给于谦立了长生牌位。 后来成化皇帝继位,翻出当年抄家的档案,看见"蟒袍两件、宝剑一柄、旧衣六套、糙米三斗"的记录,当场红了眼眶。 打那以后,朝廷里再没人敢说于谦半个不字,倒是那些陷害他的奸臣,没几年全落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这位于大人,活着的时候没给家里置办半亩地,死了倒是给子孙留下最金贵的遗产。 北京城的老百姓到现在喝茶聊天,提起于谦还竖大拇指:"那才是真青天!要当官都像他那样,咱们早过上好日子喽。" 信息来源: 《明史·于谦传》《明实录·英宗实录》《国朝献徵录》《万历野获编》

评论列表

踏月留香
踏月留香 6
2025-05-21 19:50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彭村人
彭村人 2
2025-05-22 08:05
于谦做到了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文治一世,清白一生。
香山仔
香山仔 1
2025-05-22 00:15
包(文正)青天,于(谦)大人,文(天祥)丞相;这些都是正气满身,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华民族里“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铮铮铁骨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