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我国为啥一直没援助俄罗斯,看朝鲜如今处境就明白了,当时俄乌打的火热时,朝鲜差没把家底搬空来支援俄罗斯,结果现在美俄谈判上了,朝鲜的处境可谓尴尬无比!
俄乌冲突打的最火热那会儿,朝鲜那边可真是把家底儿都掏出来了。火箭弹、炮弹、人力全上了,几乎把家底儿都掏出来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韩国智库估算,朝鲜前前后后给俄罗斯运600万发炮弹,和整整21000门火炮,就连快过期的家伙事儿都翻出来了,光军费就砸进去200多亿,相当于把自己军火库里的存货倒腾出小一半。
可结果呢?今年美俄在沙特利雅得一谈,直接把朝鲜晾在一边。俄罗斯扭头就跟美国商量“怎么让乌克兰停火”,压根没提朝鲜这个“铁杆盟友”。
更扎心的是,美日韩11个国家紧接着成立“对朝制裁监督小组”,把朝鲜的外汇渠道掐得死死的。朝鲜本来指着跟俄罗斯换点能源和粮食,这下可好,俄罗斯自己都开始恢复对欧出口了,哪还顾得上朝鲜那点炮弹订单?
咱中国为啥不跟着这么干?其实道理挺简单。
您看咱们外交部2023年就发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白纸黑字写着“反对单边制裁”、“停火止战”,把中立立场亮得明明白白。而且,咱们跟俄罗斯的合作都是“干货”——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了1.08亿吨原油、31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能源保障,比送几船炮弹靠谱多了。
更关键的是,咱们没学朝鲜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跟乌克兰的粮食贸易还在照常做,去年光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就够全国人吃三个月。
再说这国际政治,讲究的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朝鲜把自己绑在俄罗斯战车上,结果美俄一谈判,朝鲜立马成了“弃子”。咱中国可聪明多了,一边跟俄罗斯搞能源合作,一边在联合国呼吁和谈,还时不时给乌克兰提供点人道主义援助。就像去年4月王毅外长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的:“咱们不结盟、不对抗,但也不怕事。”这种“脚踏两条船”的功夫,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学来的。
还有那历史教训,咱们可是刻骨铭心。当年抗美援朝,咱们勒紧裤腰带支援朝鲜,结果后来中朝关系因为苏联解体、核问题闹得不愉快。现在咱们学乖了,只做“有限度的支持”,比如通过“一带一路”给朝鲜修铁路、建电站,但绝不让自己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
就像去年朝鲜删了朝中社官网的“中朝友好年”专栏,咱们外交部还是笑眯眯地说“中朝关系稳定”,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才是大国风范。
说到底,咱们中国不援助俄罗斯,不是不想帮,而是算清了三笔账:第一,不能为了俄罗斯把自己的国际形象搭进去,毕竟“负责任大国”这块招牌值老鼻子钱了;第二,不能让西方抓住把柄搞制裁,咱们14亿人的饭碗可比俄罗斯的炮弹重要;第三,不能学朝鲜把宝全押在一个地方,鸡蛋得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您说,这是不是比朝鲜那种“赌徒心态”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