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一男子在二手平台卖手表,标价38.3万,但很快有买家下单,对方分两笔转他20万和18万。才过3小时,男子卡内余额被冻结!他顿时懵了,表没了,钱动不了,生意又黄了。为这事他东奔西走十多天,横跨8000多公里,机票买了一堆,最后,等来的消息,却让他心态崩到谷底!
根据大参考5月17日消息,汪某有块价值40.5万江诗丹顿手表,打算挂到网上转售,谁能料到出了岔子 。
汪总生意场上混,应酬多要撑场面,时不时得整点门面货。
2024年9月15号,汪总入手一款“纵横四海”金表,酒局戴上倍儿有面儿。
2025年4月金价暴涨,汪总突然想起这块金表,打算变现搞投资。
随后,汪总转手就把表挂上闲鱼,明码标价38万3,坐等土豪接盘
果不其然,4月18号有人私信汪总:“老板,表还在不?”
生意人应酬频繁,时间对他来说,就是金钱,汪总直接回,价能接受再聊。
不久,对方追问,你是表贩子,还是自用?
汪总回得也很干脆,是个人,一手货。
随后,俩人加了Wechat好友,私聊走起。
要是汪总当时多个心眼,问问对方底细,或在平台聊,说不定还能补救。可惜他完全没防备。
wheat聊妥后,买家拍板要表,跟汪总约好,4月22号面交。
结果22号当天,来的不是买家,是个开宝马的鉴表师,直接上门验货。
谁能想到,汪总当时觉得这交易挺正常,完全没察觉有啥猫腻。
师傅验完表说,这表没毛病,钱可以打给汪总了。
紧随其后,买家分两笔打钱,头一笔给汪总转了20万,第二笔又打了18万。
交易完,汪总美滋滋的,表卖得非常顺,钱也到账了。可还没乐呵多久,突然来了个猝不及防的大反转!
谁能想到,才过了仨钟头,汪总就发现银行卡被冻了,钱全取不出来!
接着,汪总原地懵了,这才反应过来,上当了!
为时已晚,汪总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多留个心眼!现在表没了,钱也冻着,彻底凉凉!
汪总一打听才明白,四川一大哥被骗20万,云南一兄弟骗走18万,两笔钱全让当地警方给冻住了。
敢情骗子先坑了四川大哥和云南兄弟,钱打进汪总账户,最后把汪总的卡给整冻结了!
汪总实在想不明白,账户被冻,钱周转不了,生意停摆。明是正常交易,怎么突然封卡了?
汪总随即向警方报案,但事态发展又生波折。
经调查,汪总确系正常交易,钱如数到账,仅因账户冻结,暂无法立案。
汪总试图联系买家,对方却彻底失联。他无奈表示,完全不知是赃款!若早知情,怎可能收这笔钱?
无奈之下,汪总联系了媒体。他表示这段时间心力交瘁,为处理此事奔波十余日,往返行程超8000公里,光机票就攒了一叠。
目前,针对此次事件,仍在调查中…看来汪总还需耐心等待结果。
汪总的遭遇令人惋惜。要是能提高警惕,选择平台交易,而非线下操作,或许能避免这场骗局。
有网友说,诈骗资金从买家账户转卖家卡上,骗子作为中间人截留货品。手法几乎不留痕迹,连取货用的车辆,可能是临时租赁的。
汪总通过二手平台挂售手表,但因选择线下交易致账户遭冻结,平台方是否需担责?
《电子商务法》第38条规定;如果,电商平台经营者明知,或应知平台商家存在商品/服务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存在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却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须依法与该商家承担连带责任。
一块价值38.3万元的名表,被汪总挂上二手交易平台,但最终买卖双方,通过私下交易。
由于,汪总采取私下交易方式,致使平台难以对手表出售信息实施即时有效监管,所以,平台无法为此承担相关责任。
汪总银行卡被冻,能立马申请解冻不?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财产保全可通过查封、扣押、冻结,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实施。
人民法院完成财产保全操作后,需即刻通知被保全财产的相关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已被查封、冻结的财产,不得再次进行查封、冻结 。
简单来说,汪总银行账户,因涉嫌接收两笔,涉案诈骗资金,被依法采取冻结措施。
经调查核实,汪总在本次交易中确系正常商业往来,对涉案资金性质并不知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其无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需依法配合调查,提供完整交易凭证等证明材料以证实交易合法性。
如果,汪先生决定走平台交易流程,从保障层面来讲,大概率会更稳妥些。
除此之外,在完成交易前,不妨主动跟买家索要身份证明材料,或让对方出示过往交易记录,通过这些方式来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交易时,如果买家提出分批支付、使用他人账户转账,或涉及多账户、异地资金来源等情况,均需提高警惕谨慎处理。
听姐一句劝,网上买东西长点心眼!别傻乎乎啥人都信,更别图省事跟人私底下转账,到时候被骗了哭都找不着调!
那么,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