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甘肃靖远北滩乡的一对夫妇,突然被一声巨响惊扰了好梦,随即又听到了惨烈的猪叫声,两口子的第一反应是:有人趁着雨夜偷猪! 那年农历七月十五那天的暴雨,把靖远县北滩乡的庄稼地浇成了泥塘,老许家的土坯房在雨里泡了整宿,后半夜房梁突然发出“嘎吱”响动,两口子披着衣裳起来查看,发现西墙根被雨水冲塌了半截。 老许媳妇举着煤油灯往塌陷处照,突然“哎呀”一声,泥浆里露出个黑黢黢的木盒子。 这个桐木盒子足有脸盆大,边角包着铜皮,老许拿锄头撬开生锈的锁扣,里头裹着三层油布。 揭开油布的刹那,月光正好穿过云缝照在盒子里,晃得人睁不开眼,待看清是件鎏金雕花的银盘子,老许的掌心都沁出了汗。 盘心那个赤膊汉子跨坐在猛兽背上,四周还围着一圈高鼻深目的洋人像,活脱脱就像年画里走出来的西洋景。 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乡文化站的老李蹬着二八杠自行车赶来时,老许家院里已经围了三层看热闹的乡亲。 老李捧着放大镜端详半晌,突然一拍大腿:“这可是丝路上的老物件!”原来盘底刻着几行曲里拐弯的洋文,跟他在省城博物馆见过的西域文书一个样。 省里来的专家坐着吉普车赶到时,银盘正摆在老许家的炕桌上,领头的张教授拿软毛刷扫去浮土,眼睛立刻亮了:“错不了,这是东罗马的鎏金工艺。” 他指着盘心的人物解释,那半裸青年是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周围十二个小人像对应着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最稀罕的是盘沿的葡萄藤纹,细看藤蔓间还藏着蜜蜂、蜥蜴,活脱脱把地中海的风物搬到了黄土高原。 这件重达六斤四两的银盘,后来在省博物馆的实验室里被扒了个底朝天,X光显示它的胎体用了捶揲技法,鎏金层最厚处足有半毫米。 最让研究员吃惊的是盘底的铭文,大夏贵霜王朝的希腊字母草书,写着“价值四百九十金币”。要知道当时河西走廊的粟特商人,跑趟长安的利润也不过百枚银币。 考古队顺着老许家猪圈往下挖了三米,在汉代夯土层里找到块波斯银币,这下脉络清楚了:公元五世纪前后,东罗马使团带着这件国礼沿丝路北道东行。 他们渡过黄河时遇上风浪,装着银盘的货箱沉入河底,直到千年后被暴雨冲进农家的后院。 如今站在靖远黄河古渡,还能看见当年拴骆驼的石桩子,只是驮着丝绸西去的商队,早化作了沙丘间的白骨。 这件鎏金银盘在博物馆里可不闲着,它去过纽约大都会的特展,给日本NHK拍过纪录片,连大英博物馆的专家见了都竖大拇指。 有回展览撤柜时,保洁员擦玻璃手重了些,安保科长急得直跺脚:“轻点!这可是丝路活地图,碰掉点金粉都是罪过!” 要说最玄乎的,还得数盘心那只狮不狮、豹不豹的猛兽。希腊神话里这叫“格里芬”,专给天神拉战车的神兽。 可咱甘肃老乡有自个儿的说法:那分明是祁连山里的雪豹,驮着酒神给丝路商人送佳酿哩! 这话倒也不假,敦煌壁画上的胡商哪个不是捧着夜光杯?只是他们喝的葡萄美酒,怕是要从这银盘里舀呢。 信息来源: 1. 甘肃省博物馆官网《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2. 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金银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