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 年的重庆红岩村,刘伯承元帅戴着墨镜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对着台下 70

1950 年的重庆红岩村,刘伯承元帅戴着墨镜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对着台下 7000 多名师生大声说:“我们要办的不是普通学堂,是培养新中国政法栋梁的熔炉!”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脱下军装当起了校长,把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前身)办得像打仗一样热火朝天。 当时学校条件艰苦,学员们住竹棚、吃糙米,还要扛着扁担下山挑煤。刘伯承拄着拐杖巡查时,看到学生们累得直不起腰,笑着用四川话鼓励:“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靠的就是这股子劲头!” 他亲自拟定 “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 的校训,还拉来邓小平、贺龙等领导当兼职老师,课堂上常常响起激烈的辩论声。 有次暴雨冲垮了校舍,刘伯承打着伞在泥泞中指挥抢修,警卫员劝他回去,他把伞一推:“当年在太行山打鬼子,比这苦十倍!” 正是这种 “母鸡孵小鸡” 般的执着,让这所诞生于战火中的学校,短短三年就培养出近十万名建设人才。如今漫步西政校园,刘伯承亲手种下的黄桷树依然枝繁叶茂,仿佛还在诉说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