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19日,德军枪决16名塞尔维亚游击队员时,一名德军士兵拒绝开枪,并且摘掉帽子。他走到游击队员中间,一起被德军处决。这是怎么回事?
约瑟夫·舒尔茨1909年出生在德国伍珀塔尔市一个普通家庭。他爹在一战中战死,家里就靠他妈拉扯他和两个弟弟长大。舒尔茨从小就挺稳重,学了橱窗设计的手艺,干活细致又有艺术感,朋友们都说他性格温和还挺幽默。1939年,二战一爆发,他被征召入伍,成了德国国防军第714步兵师的下士。先是打了波兰和法国仗,后来1941年被调到巴尔干半岛,驻扎在塞尔维亚。
当时,德军在塞尔维亚的日子可不好过。当地游击队反抗激烈,德军为了镇压,手段一个比一个狠,烧村子、杀平民是家常便饭。舒尔茨跟着部队,见多了这些事儿,心里估计早就不是滋味。直到1941年7月19日那天,他在斯梅代雷夫斯卡帕兰卡这个地方,碰上了改变他命运的一幕。
那天,德军抓了16个塞尔维亚人,说他们是游击队员,其实里面不少就是普通村民。上面下了命令,要把这些人处决,杀鸡儆猴。舒尔茨被分到行刑队,任务是举枪射击。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没扣扳机,而是放下了枪,说了一句:“我不能开枪,他们没罪。”这下可炸了锅,指挥官气得要命,直接威胁他,不听命令就一起死。舒尔茨没怂,他摘下钢盔,走到那16个人中间,跟他们站在一块儿。枪声一响,他和那些塞尔维亚人一起倒下了。
舒尔茨这事儿干得太出格,德军上头当然不想声张。他的死讯被搪塞过去,官方记录只说他死于战斗,具体咋回事一个字不提。部队里的战友也被警告闭嘴,怕事的都当没看见过。家里人收到通知,也就知道他死了,连个准信儿都没有。这事儿就这么被埋了下去。
战后好多年,这段故事都没啥人知道。直到20世纪60年代,塞尔维亚那边清理战争遗骸时,挖出一具穿德军制服的遗骨,跟塞尔维亚受害者埋在一块儿。这下子引起了注意,当地人开始查,德国档案馆也配合着翻资料。关键证据是一张老照片,拍的是行刑场面,一个没戴头盔的德军士兵站在蒙眼的塞尔维亚人中间,对面就是行刑队的枪口。这张照片后来在西德杂志上登了,舒尔茨的弟弟沃尔特一看,认出这就是他哥。1972年,沃尔特还特意跑去南斯拉夫,确认了这事儿。
在塞尔维亚,舒尔茨的事迹传开后,大家把他当成了反法西斯英雄。1947年,当地就给他立了纪念碑,80年代又在处决的地方加了个牌子,上面刻了他的名字。1973年,南斯拉夫还拍了个13分钟的短片《约瑟夫·舒尔茨》,专门讲他的故事,学校里放了好多年,用来教学生啥叫良知和勇气。他的名字还写进了历史教科书,每次纪念活动,连德国大使都得去露个脸,比如1981年的霍斯特·格拉伯特和1997年的威尔弗里德·格鲁伯。舒尔茨在塞尔维亚的地位,简直是深入人心。
不过在德国,舒尔茨这事儿评价就没那么统一了。有些人觉得他胆子大、有良心,值得敬佩,但官方一直没正式承认他的行为。还有些学者怀疑这故事可能是战后宣传放大了,说他死的日期(7月19日)和处决记录(7月20日)对不上,细节上有点争议。可档案里有些士兵的日记和塞尔维亚目击者的说法,又能佐证这事儿不是完全编出来的。德国这边对他的态度,多少有点尴尬,不冷不热。
舒尔茨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普通士兵在关键时候做了个不普通的决定。他不是啥大英雄,没想着改变战争,就是凭着良心,觉得不能随便杀人。他这一站,不光救不了那16个人,自己也搭进去了。可这举动在当时那环境下,太难得了。战争里人命贱得跟草似的,谁会为了不相干的人赌上自己?舒尔茨干了,而且干得挺干脆。
这故事搁现在看,也挺接地气。咱普通人碰不上打仗,但生活中总有那么几次,得在对错之间选边站。舒尔茨的选择让人琢磨:换成咱自己,能不能豁得出去?他没啥豪言壮语,就一句“我不能开枪”,可这句的分量,比多少大道理都重。
舒尔茨的故事能传下来,不光因为他干的事儿震撼,还因为它超出了德国和塞尔维亚的界限。塞尔维亚人把他当英雄,德国人反思战争时也绕不开他。这说明啥?人性这东西,不分哪国人,关键时候总能冒点光出来。战争再残酷,也压不住一个人的良知。他这事儿,成了个活教材,让后人看看,啥叫在绝境里还守得住底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