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可他发现全厂工人态度冷漠,自己问话也是无一人回答,突然一位女工实在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喊道:“毛主席好!” 沈阳机床电器厂的老厂房里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往事。 1958年那个飘着薄雾的秋日早晨,怀孕七个多月的苏玉春挺着肚子往车间赶,路上遇见车间主任正拿着扫帚亲自扫大门。 主任看见她时明显愣了愣,欲言又止的模样透着古怪——平时最讲究生产纪律的领导,这天破天荒没催着大伙干活,反而让工人们把机床擦得锃亮。 厂区里外三层被清扫得能照见人影,连仓库角落的老蜘蛛网都被捅干净了。 食堂的炊事班破例给每个工人发了白面馒头,这在吃惯苞米面的年月里透着蹊跷。 工友们交头接耳地猜测,怕不是苏联专家要来视察?有人猜是北京来的大干部,但谁也没往最高领袖身上想。 晌午刚过,三辆吉普车碾着碎石子开进厂门。当那个高大身影跨出车门时,整个车间的呼吸都凝住了。 正在给冲床送料的苏玉春手一抖,铁片哐当砸在脚边。 五十多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伟人走近,却都像被施了定身法——车间主任早间再三叮嘱的"不许出声"像紧箍咒似的勒着大伙的喉咙。 毛主席的布鞋踏在水泥地上沙沙作响,他俯身查看刚组装好的机床,问陪同的副厂长生产进度。 工人们攥着扳手的手心直冒汗,想搭话又不敢开口。 苏玉春看着主席后襟上磨起的毛边,忽然想起老家墙上贴的年画,那画上的伟人也是这样带着笑纹。 怀孕的身子往起一挣,那句"毛主席好"冲口而出时,她自己都惊得打了个颤。 这声问候像春雷炸醒了车间,主席转身时带起的风掀动了工作台上的图纸 。握过的手三天没舍得洗,苏玉春后来总说那天闻到了主席袖口淡淡的烟草味。 那张著名的合影里,她工作服上的机油渍还清晰可见,旁边漆色斑驳的"安全生产"标语成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当年敢说话的苏玉春后来真应了那句"好女不输男",六四年三线建设号召下来,她头一个报名去了贵州山沟。 背着才断奶的娃娃,在军工厂里照样当生产标兵。退休后回到沈阳老宅,把和主席的合影裱在堂屋正中,逢年过节总要拿绒布擦擦相框。 前些年社区搞"红色记忆"活动,九十岁的苏玉春坐着轮椅去给孩子们讲故事。 说到当年那声问候,老太太眼睛还闪着光:"那时候光想着,咱老百姓的主席来车间问冷暖,哪能装哑巴呢?" 2023年重阳节,《沈阳晚报》记者去养老院探望时,她正戴着老花镜读《毛泽东选集》,床头摆着女儿从韶山捎来的主席铜像。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工人阶级心连心》专题报道 辽宁日报《寻找老照片中的主人公》系列报道 沈阳机床厂厂史编纂委员会《沈阳机床厂志(1935-2000)》 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人物口述史》档案 沈阳晚报《九旬老党员的特殊党费》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