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雪峰山,川军营长万程一只脚踏在麻包之上观察敌情,猛然发现一个日军狙击手和残敌若干,他后仰闪避,趁势倒下,让重机枪、迫击炮对准轰击。 万程,字洪昌,1914年出生在四川双流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双流那地方在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稻田连片,被叫做“天府之国”。可那时候的四川不太平,军阀混战,社会乱糟糟,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万程小时候就见过家乡被战乱搞得破破烂烂,村子被抢,乡亲们流离失所,这些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他萌生了保家卫国的念头。1933年,他考上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上了两年军校,学了步兵战术、兵器操作和战地指挥,体能也练得杠杠的,意志硬得像块石头,为后来的抗战打下了基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万程没犹豫,直接上了战场。他先参加了淞沪会战,这仗打了三个月,双方扔进去上百万兵力,算是抗战初期的大场面。万程的部队守在上海外围,打巷战、抢阵地,他好几次带着小队冲上去,冒着炮火端掉敌人的机枪窝,胆子大得吓人,战术也聪明。1938年,他又去了武汉会战,这场仗规模更大,几十万兵力拼得你死我活。万程守着一块关键阵地,亲自指挥机枪和迫击炮,挡住了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阵地愣是没丢。同年,他还参加了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把日军第106师团打得稀巴烂,算是大胜。他带着部队插到敌人后方,断了他们的补给线,立了大功,上级直接给他升了营长。 到了1945年5月,抗战快到尾声了,雪峰山战役成了关键一战。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奉命从湘西滨湖地区南下,要从侧后截住日军,不让他们往西跑。5月6日下午两点,万程带着全营当先锋,到了湖南新化县石碴排。这地方在雪峰山东边,地形险要,是日军西进的咽喉。傍晚时分,前锋部队跟日军撞上了,枪声一响,万程马上让部队散开,抢占几个小高地,用沙袋和石头搭工事,把制高点攥在手里。 夜里,日军开始猛攻,喊杀声震天。万程冲在前面,手拿刺刀跟敌人拼肉搏,干掉了好几个,带着部队顶住了好几次冲锋。天快亮时,战斗消停了点,阵地没丢,地上全是敌人扔下的枪和尸体。第二天早上,侦察兵说前面又来了大股日军,国军飞机也出动支援,扔炸弹炸得敌人阵线乱成一团。万程在指挥所里调整部署,还喊话鼓舞士气,说八年抗战都熬过来了,今天得让敌人吃点苦头。后来团长还派了个步兵连和两门迫击炮来帮忙,火力更足了。 白天两边隔着百来米对峙,炮弹把田埂的泥土都翻起来了,空气里全是火药味。到了晚上,日军又猛扑过来,攻势比头天还狠。万程指挥部队死守工事,自己还去调机枪角度,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战斗中,他脑袋被子弹擦伤,血流得眼睛都看不清,大腿也中了一枪,血哗哗地淌,可他硬是咬牙撑着指挥。天快亮时,日军第三次冲进阵地,他带着十几个剩下的兵迎上去,跟敌人拼刺刀,最后把冲进来的敌人全干掉了,保住了阵地。 到最后,他累得不行,腿也伤了,只能单脚踩着麻包撑着身子看敌情。突然,他瞅见远处草丛里有动静,一个日军狙击手正瞄着他,旁边还有几个残敌护着。那一刻,他猛地往后一仰,子弹擦着飞过去,把他右脚踝打碎了,疼得眼前发黑。他倒下去的同时喊人用机枪和迫击炮轰那边,火力过去,狙击手和残敌被炸得稀烂,阵地前的威胁总算没了。他躺在血里,意识都模糊了,还在低声交代加强防线,死守阵地。 打完这场仗,万程伤得太重,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路上他失血太多昏了过去,伤口还感染了破伤风,差点没命。医生连夜抢救,从昆明空投药来,折腾了好几周才把他拉回来。1945年7月,他在沅陵医院慢慢恢复,听说不少战友牺牲了,心里难受得不行。他托人去石碴排悼念,知道当地老百姓自发给阵亡将士修了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名字,周围种了松柏,心里才好受点。在医院时,他还得了个好消息,因为雪峰山战役表现英勇,他被升为第五十四团中校副团长。 抗战胜利后,万程没闲着,继续在国民革命军干,帮着重组部队、搞训练。1949年夏天,他升到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三师少将副师长兼第四五九团团长,带着部队打仗。同年冬天,他跟着军队去了海南岛,参加那边的行动。1950年海南解放后,他没走,留在了大陆,最后在武汉安了家。晚年他过得挺低调,常跟家人朋友讲抗战的事,叮嘱大家别忘了那段血泪史,要珍惜现在的太平日子。他的故事传下来,成了抗战历史里一抹亮光,激励着后人爱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