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8日,根据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82岁的拜登被确诊患有前列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声明指出,拜登上周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而新发现一个前列腺结节,医生在进一步评估后于16日诊断拜登患有前列腺癌。
声明称,虽然这是一种更具侵袭性的癌症,但这种癌症似乎对激素敏感,因此可以进行有效治疗,拜登及其家人正在与他的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
高龄是前列腺癌发病的绝对高危因素之一
未来或许会超过肺癌,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主任医师介绍,目前,前列腺癌居欧美发达国家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高龄是前列腺癌发病的绝对高危因素之一,而这种癌的发生也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也会大幅增加。”近几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以浙江省为例,根据近两年的《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前列腺癌从2023年的男性发病第四位上升至2024年的第三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未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或许会超过肺癌,成为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
202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前列腺癌位列第四
“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可以分为绝对高危因素和相对高危因素,绝对高危因素中,除了高龄,还有家族史和种族。相对高危因素则包括饮食(肉类、脂肪类等高脂饮食)、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烟酒、缺乏运动等。前列腺癌是激素依赖性疾病,高脂饮食可增加体内雄激素水平,肥胖也会导致体内激素代谢的改变,带来相关风险。”
有人说前列腺癌是“懒癌”,“确实相对其他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年龄靠后,发展速度相对慢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朱骥表示,临床上,按照相关指标、影像检查结果、分期、评分等,将患者根据不同风险进行分层。对于低危、病灶局限且没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来说,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对于中高危患者,尤其是像拜登这样已经出现骨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生存率会大打折扣,5年生存率在40%左右。”
早期前列腺癌大多无明显症状
建议前列腺增生患者积极主动筛查
得知拜登确诊前列腺癌且出现骨转移的消息后,美国多位顶尖医生都表达了质疑,为什么一位前总统会被诊断出患有晚期前列腺癌?耶鲁大学放射学和生物医学影像学、公共卫生管理和经济学教授福尔曼博士表示:“在拜登卸任总统之前,他的身体情况没有得到关注,这令人难以置信。”
而另外一位顶尖泌尿科医生舒斯特曼博士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拜登直接被确诊晚期癌症这件事简直“闻所未闻”。舒斯特曼称不太可能有人每年接受体检而不被注意到患有前列腺癌,更何况拜登是一位拥有最先进护理的前总统。
专门研究癌症的斯蒂文·奎伊博士也表示,就算是最具攻击性的前列腺癌,在出现转移之前,也有至少5-7年的时间可以接受治疗。
从前列腺癌发生到出现骨转移,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拜登是否曾出现相关症状或者相关筛查的异常,由于目前公布的信息有限,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早期阶段,大多数前列腺癌确实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中发现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筛查最具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不过,朱骥提到,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拜登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中也提到,拜登上周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而新发现一个前列腺结节,进一步评估后确诊。
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属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朱骥认为,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群体的常见病,它的发生也和年龄密切相关,高龄属于两种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另外,前列腺增生所带来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有时也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症状混淆,不能简单说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但也建议前列腺增生患者积极主动进行筛查。”
最新发布的《2024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相比前一年的数据,4种癌症发病率增幅超过10%,其中前列腺癌增幅最为显著。
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浙江省早癌筛查卓有成效的积极信号。以往,超过一半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出现转移的情况居多,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早期、年轻患者被发现。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穿刺确诊?
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穿刺并找到癌细胞。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穿刺?国内指南提到,肛门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可以进行穿刺;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可以进行穿刺;PSA指标大于10或在4-10之间,可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穿刺。
“临床中也有一部分患者穿刺不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PSA指标都提示异常,这部分患者可以先进行密切监测,选择适当时机再进行穿刺。而针对部分患者关心的穿刺是否可能带来癌细胞的播散问题,的确不能完全排除播散风险的存在,但在大量现有循证医学的数据支持下,风险总体可控,而一旦发现癌细胞,后续就要进行抗肿瘤治疗,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都可以在过程中消除这种风险。”
朱骥提到,随着前列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过度诊疗的质疑也随之而来。“相当一部分前列腺癌的发展速度不是特别快,然而,即使是经医生评估认为可以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的低危患者,一般也会选择更积极地进行抗肿瘤治疗。如何进行监测与抗肿瘤治疗之间的平衡,目前依然是国际研究的热门话题,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放疗
重离子治疗存在明显优势
针对癌细胞没有发生转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根治手段是手术和放疗,过程中也会根据情况结合内分泌治疗。无论是哪一种手段,近些年的治疗效果都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好地做到精准、微创的同时,还能降低术后漏尿、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放疗技术方面也在迭代升级,对于危险度相对较低的前列腺癌,光子和重离子的治疗控制效果类似;而对于高危前列腺癌,重离子的肿瘤控制效果比光子更理想,同时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尤其是减少直肠出血的风险,根据相关数据,出现明显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以内。”
“前列腺癌患者出现的转移最常见的就是骨转移,和拜登的情况一样。在治疗上,首先,我们需要先评估转移是孤立性转移还是广泛转移。如果是孤立转移,症状不明显,在控制好局部病灶的同时结合全身内分泌治疗,患者同样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而如果已经出现广泛转移,治疗效果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理想,治疗模式需要以内分泌治疗、化疗等全身治疗为主。另外,也可以考虑核药治疗(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肿瘤治疗的方法,通过口服或注射含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进行癌细胞的杀灭,治疗方式属于内照射)。目前,我们医院的核医学科也在针对相关药物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拜登办公室在声明中提到“这种癌症似乎对激素敏感,因此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对此,朱骥解释,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激素治疗。“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次使用内分泌治疗的时候效果都还不错,但是,一定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耐药,所以如果是单纯的内分泌治疗,很难获得长期的肿瘤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