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赢了,庆功宴摆得比山还高。史官们把乐羊捧成铁血忠臣的典范,说他喝汤那瞬间简直比城墙上的战旗还威风。但仔细想想这事儿,总觉得哪里硌得慌——当爹的咽下亲儿子的肉,真是值得歌颂的壮举吗? 有人给乐羊算过账:喝口汤换三座城,这买卖太划算了!战场上死的人成千上万,多他儿子一个不算多。可翻遍竹简找不到乐羊回家后的记录,倒是野史里藏着些碎片:说他半夜总对着空碗发呆,庆功宴上闻见肉味就干呕,最后连中山国进贡的羊肉羹都成了禁品。那些夸他"大义灭亲"的人,怕是忘了将军也是活生生的人。 更讽刺的是,庆功宴上喝彩的人,有几个真敢盯着乐羊的眼睛看?大伙儿都觉得他是个狠人,却没人敢问那碗汤到底什么滋味。两千年后的今天,还有人把这种故事当职场教材,教人"舍小家顾大局"。可要是连亲儿子的命都能当筹码,这样的"大局"真值得守护吗?当牺牲变成勋章,善意就成了最脆弱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