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曾盼击垮俄罗斯后对付中国,歼-10实战表现却让他们意识到可怕现实:即便打垮俄,也难敌中国
曾经,美西方国家怀揣幻想:击垮俄罗斯后,便可集中力量对付中国。然而,歼-10系列战机的实战表现,却让他们惊觉一个残酷事实——即便耗尽心力打垮俄罗斯,也未必是中国的对手。
2006年歼-10首次公开亮相时,西方军事专家曾嗤之以鼻:“不过是山寨以色列‘狮’式战机的产物。”但短短十余年,歼-10系列便完成从A到B、C的迭代升级。尤其是歼-10B在珠海航展首次展现“眼镜蛇机动”与“落叶飘”特技时,不少外军观察员坐不住了。他们并非震惊,而是始料未及——中国竟能在“气动控制技术”上突破得如此迅速。
更令西方哑口无言的是歼-10C:几乎实现全国产化,连曾被“卡脖子”的发动机也换上了国产“太行”。当这款战机不仅能自用、还能出口巴基斯坦时,西方军事界才被迫正视现实:中国军工早已不是当年“靠逆向工程起步”的追赶者。
这并非单纯宣扬“中国实力”,而是暴露了西方战略界的误判——他们原以为,击垮俄罗斯便能让中国“自动失血”,却忽略了中国军工早已摆脱对外依赖、形成独立发展体系。这种认知冲击对美西方而言堪称颠覆性:中国正在构建一套不依附任何国家的完整军工体系,无需看国际军火市场脸色,更无需仰人鼻息。
歼-10的崛起,背后是雷达、飞控、航电、材料、发动机等全产业链的同步突破。这不是西方几十年封锁打压的“成果”,而是中国靠自主研发“磨”出来的硬实力。曾几何时,西方看衰中国军工的理由似乎“无懈可击”:缺乏现代化战争检验、技术依赖仿制、长期遭封锁压制,甚至断言这种状态将持续至2030年后。
但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2020年中国空军已迈入“双隐身”时代,歼-20批量列装,歼-16电子战型号成熟,空警-500、空警-2000构建起完善预警体系,连加油机都用上了国产运-20改装型号。歼-10系列不过是一个信号,却释放出强烈震撼: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不同于冷战美苏的军工发展道路——不依赖“军工复合体”推动,不靠战争刺激预算增长,而是依托技术积累、产业体系与体制稳定性稳步前行。
或许有人嫌这条路“速度慢”,但必须承认:它走得极稳,且越来越难以被外部力量打断。当美西方还在为“如何击垮俄罗斯”焦头烂额时,中国军工技术已让他们乱了阵脚。试问:即便真能打垮俄罗斯,西方真的做好与中国正面对抗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