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理无法度量印度,这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有位印度高官公开放话,说中国的崛起制造了竞争,阻碍了印度“自然而然成为全球大国”。 合着在这位眼里,全球大国的位子就该摆着鲜花红毯,等着印度迈着方步去坐,但凡路上有个“挡道”的,都是人家的错? 咱先捋捋印度的“大国逻辑”,按这位高官的意思,中国不崛起,印度就能“自然而然”登顶了。 可问题是就算没有中国,全球两百多个国家里,凭啥就该印度当“南波万”? 就说他们邻居巴基斯坦吧,两国打了几十年,边境冲突隔三差五就上新闻,连个克什米尔问题都掰扯不清,哪来的底气觉得“没中国就能称霸”? 难不成觉得把“巴基斯坦”这四个字从地图上抹了,自己就能一步登天?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的“迷之自信”,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度数百名士兵越线挑衅,被咱们边防部队几十人收拾得灰头土脸。 结果国内媒体居然搞起“精神胜利法”,又是伪造“歼敌数据”,又是把石头涂成“中国坦克”拍照,活脱脱一场荒诞剧。 再说经济这块,印度老爱跟中国比GDP增速,可他们的统计方法堪称“魔幻”,把牛尿、牛粪的产值都算进GDP,甚至连“虚拟交易”都能包装成“数字经济增长”。 前阵子闹得人尽皆知的“印度首富资产缩水”事件,阿达尼集团被国际机构指控财务造假,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结果莫迪政府眼皮都不眨,直接修改证券法给首富“兜底”。 这种把国家经济当“家族企业”玩的操作,搁常理里能找着第二家? 最绝的是他们的“人口红利”理论,明明文盲率超过30%,却觉得靠十几亿人“人海战术”就能碾压全球,也不想想,连基础算术都不会的劳动力,到底是“红利”还是“压力”? 说白了,印度的问题从来不是“有没有中国竞争”,而是自己压根没弄明白“大国崛起”到底需要啥。 真正的大国,靠的是实打实的工业体系、科技创新、民生保障,而不是靠“嘴炮”转移矛盾、靠“神话”自我麻醉。 当年咱们改革开放时,人均GDP比印度还低,可咱们咬着牙搞基建、抓教育、拼研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反观印度独立七十多年了,种姓制度还根深蒂固,女性连坐公交车都得担惊受怕,政府天天忙着“买武器充面子”,却连老百姓的基本医疗、教育都搞不定,哪来的脸说“被中国阻碍”? 所以说,“常理无法衡量印度”,本质上是他们的思维逻辑跟现实世界严重脱节。 当别的国家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印度还在“盘起腿来靠嘴干”,靠宗教麻痹群众,靠民粹煽动民意,靠“国际仲裁”抢地盘,最后把一手“南亚次大陆好牌”打得稀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