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高管采访谈AI智能体软件开发下一次进化围绕智能体展开
2025年,会是软件工程智能体的元年吗?
GitHub首席执行官Thomas Dohmke与首席产品官Mario Rodriguez向《The Newstack》描绘了这幅智能体重塑软件开发范式的图景。
Rodriguez表示,“在我们看来,软件开发的下一次进化将完全围绕智能体技术展开。”
一、从Pair programming到Peer Programming
- 最初的Copilot本质上就是与AI模型进行结对编程的工具,智能体模式负责处理同步任务,实际就是Copilot与开发者之间的实时互动。
- 当引入SWE智能体后,开发者将成为多个智能体开发者的“同行”,开发者本质上成为一组智能体的协作伙伴,指挥智能体们工作。
Rodriguez表示,这一愿景的背后是模型在自主规划和调用工具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使得模型本身可以处理大部分工作。
“当一个系统既擅长规划、又能精准选用工具,同时持续提升代码编写和理解能力时,就能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他说。
这就是Copilot最近推出的智能体模式的用武之地。它可以从零开始创建应用程序,或帮助开发者调试、重构或扩展现有应用程序。
二、Copilot的竞争对手
尽管面临Cursor、replit等后起之秀的竞争,但Rodriguez对此充满信心: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下文理解。给模型正确的上下文,它就能大放异彩。”
他解释道,GitHub的独特优势在于不仅能理解代码,还能洞察团队协作模式。
“我们本质上已经构建了人员关系图和工作流程图的完整体系,通过将代码图谱、人员图谱与正在扩展的应用图谱相结合,我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三、如何为更高级的Copilot定价?
Copilot早期以每月10美元的固定费用树立了行业标杆。不过今年推出的新策略有所调整:
当引入多个高端模型后,平台开始对“高级模型请求”实施配额限制——专业版用户每月300次,新推出的Pro+计划(39美元/月)用户则享有1500次配额。超出部分将按每次0.04美元计费。
对此,Rodriguez解释道:“可以说,这代表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先建立基础授权,再叠加用量计费。”
四、几年后的软件开发会是什么样子?
GitHub经常谈到他们希望达到十亿用户规模,让几乎所有人都能编程。
对此,Rodriguez表示:“我们在2021年就押注了自然语言。Copilot最初的美妙之处不在于它能编写一些代码,而是能理解注释并生成大段代码。虽然准确率可能只有15%-20%,但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他强调:“自然语言才是关键突破口,用户能用母语表达需求,完成任务。”
对于AI会削弱开发者能力的担忧,Rodriguez也显得很乐观:“未来的编程方式会不断进化,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果全球10%的人都能参与开发,会带来怎样的创新?”
Domke也进行了补充,他表示,AI和人类开发者的核心区别在于代码质量而非数量。
“AI能辅助编写大量代码,但缺乏真正的‘工艺’——它们无法完全替代高级开发者,而是作为效率工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