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20岁的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动害苦了那尔苏... 那年春天,紫禁城里玉兰花开得正盛。慈禧虽年过半百,却保养得宜,戴着东珠护甲,发髻插着翡翠扁方,闲来便到御花园散心。 那尔苏是新晋的乾清门侍卫,出身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祖父僧格林沁因平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家族显赫。他刚满20岁,眉目英挺,身姿挺拔,站岗时总比旁人多一分精神。 那天,疯猫突袭,慈禧被吓得花容失色。宫女们尖叫着四散,侍卫们手忙脚乱,只有那尔苏冷静如冰,刀光一闪,干净利落解决了危机。他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冷的石板,声音沉稳:“奴才冒犯,请老佛爷责罚。” 慈禧却没急着罚他,反而上下打量,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抬起头来。”那尔苏依言抬头,四目相对,慈禧心头一震——这年轻侍卫的眼神,竟有种说不出的坚毅与清澈。 从那天起,那尔苏的名字在慈禧心中留下了痕迹。总管太监李莲英最会揣摩主子心思,见慈禧每次路过御花园时总会多问一句“那个蒙古侍卫今日当值否”,便心领神会,开始暗中筹谋。 慈禧掌权多年,紫禁城里的一草一木都在她掌控之中,但她也有自己的秘密渴望。 李莲英瞅准机会,献上一计:每日为慈禧送安神泉水,用特制的水车运送。这水车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上层装水,下层是个刚好能藏人的夹层。 夜深人静时,那尔苏便蜷缩在水车里,被太监推入慈禧寝宫。第一次“私会”,那尔苏从水车里爬出,衣衫微皱,满脸紧张。 慈禧却笑着递上一盏茶:“怕什么?有我在,谁敢说半个不字?”那尔苏低头接茶,手指微微发抖,却没敢抬头看她。 这样的夜晚,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年。慈禧对那尔苏的宠爱与日俱增,甚至破例赏他一枚玉佩,雕着双龙戏珠,寓意“君臣相得”。 那尔苏却越发不安,他知道,这份“恩宠”如履薄冰,一个不慎便是灭族之祸。可他身不由己,只能硬着头皮在慈禧的笑颜和李莲英的催促中一次次钻进水车。 1889年底,风声渐渐传开。庆亲王奕劻素来与李莲英不和,早就看不惯他借慈禧的宠信中饱私囊。 一次朝会后,奕劻借着上奏的机会,含沙射影地提到“内廷侍卫轮值有异,恐有不臣之心”。慈禧听后脸色一沉,当场没发作,但心里的疑虑却种下了。 消息传到那尔苏的祖父伯彦讷谟祜耳中,这位老臣急得一夜白头。博尔济吉特氏靠忠君起家,若因“私通太后”获罪,整个家族都将万劫不复。 1890年初,伯彦讷谟祜以“回乡祭祖”为由,强行带那尔苏离开京城。临行前,他在驿站里痛斥孙儿:“你可知,这事若传出去,科尔沁百年的荣耀将毁于一旦!”那尔苏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却无言以对。 回到科尔沁的路上,那尔苏一言不发。某夜,驿站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那尔苏被发现倒在房中,嘴角淌着血,手里攥着一块金子。他选择了吞金自尽,以死保全家族名声。 伯彦讷谟祜老泪纵横,却只能对外宣称孙儿“坠马身亡”。清廷为掩盖真相,追封那尔苏为“贝勒”,但《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族谱》却记载,他的墓中空无头颅,疑似家族为防丑闻外泄而秘密处决。 慈禧得知消息后,沉默良久,只淡淡说了句:“蒙古的马,跑得太野了。”从那以后,她再没提过那尔苏的名字。 御花园的玉兰花依旧年年开放,可再没人敢在慈禧面前提那场疯猫风波。李莲英则更加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也被牵连。 那尔苏的死,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涟漪后又归于平静。慈禧继续她的垂帘听政,紫禁城依旧森严如故。 可夜深人静时,她偶尔也会摩挲那枚双龙玉佩,目光悠远。那场短暂的悸动,终究成了她权力生涯中一个无人敢提的秘密。 (信息来源:初中历史网2024年01月18日——53岁慈禧爱上20岁侍卫,当晚就临幸他,哪承想,害苦了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