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长江航道上的“硬核”守护者

在“长鹰3”这艘肩负重任的船舶之上,活跃着一位堪称传奇的“水手”——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的杨浩。他是一颗深深扎根于航道30余年的“螺丝钉”,数年如一日默默守护在航道养护疏浚的前沿阵地,矢志不渝地捍卫着长江航道的畅通与安全,以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为过往船舶开辟出一条安全、平稳的水上通途。

不惧风浪的英勇卫士

2003年,杨浩担任自航式挖泥船“航浚21”轮首任大副。经过一年的南北征战,两舷受损耙头急需换新,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杨浩面前。

当时正值广东西江退潮初期,一舷耙头更换完成,而另一舷耙头更换作业必须换边靠泊。换边靠泊就必须顺流倒靠,谈何容易,堪称船舶操作领域的“高难度动作”。

现场,吊机与施工人员早已就位,项目经理怀揣着一丝期待,又带着满心忐忑,望向杨浩,问道:“此次顺流靠泊,你可有十足把握?”

“此刻刚退潮,流速尚缓,依我判断应可施行。若遇阻碍,即刻顶流驶回,不会有危险,最多只能不成功。”当时任大副的杨浩眼神坚毅。

倘若等待下一次涨潮,工程必将延误至次日,这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杨浩迅速组织人员,有条不紊地安排:“二副负责船尾,三副负责船头,各带两人,即刻准备!”他心里清楚,倒靠船尾是关键环节,也是驾驶室的视觉死角,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杨浩精准且果断地指挥下,船舶缓缓靠近码头。“船尾距码头10米……5米……3米……”船尾方向,不断传来精确的报告声。“尾缆已就位!”紧接着,船头在侧推的助力下,缓缓向码头贴近。“先系首倒缆!”杨浩沉稳地发出指令。

最终,在他的精准指挥和全体船员的密切配合下,船舶成功顺流靠泊。码头上,项目经理竖起大拇指,修船工人的掌声雷动。这掌声,既是为顺流靠泊的圆满成功而欢呼,也是为当日能够顺利完成耙头更换作业而欣喜。

力保安澜的忠诚卫士

“今天辖区航道疏浚禁航施工,安排泥驳船辅助我们抛锚。等这船装满后,通知宜工泥503靠过来,提前做好准备,这样能节省调换船舶编队时间。”2024年10月的某天夜晚,辖区航道疏浚禁航施工拉开帷幕,身为“长鹰3”船长的杨浩,已然开启“排兵布阵”模式。

“务必勤发布施工信息,让附近船舶及时了解施工动态。夜间尤其要对下水船逐一进行点名提醒,以防意外发生。”他一边反复叮嘱,一边全神贯注地在电脑上查询着上、下水尾船的船位信息,只为尽可能减少禁航施工抛起锚操作耗时,大幅提升挖掘操作时间利用率。

“尾船驶过,开干!”早已提前准备就绪的驳船、锚艇,瞬间“行动”起来。船舶各部门紧张有序地行动起来。在短短不足十分钟的时间里,船舶便完成抛锚操作和移船定位。随着驾驶室传来一声坚定有力的“开挖”指令,抓斗按秒计算地入水,开始在江底与泥驳之间“舞动”起来。

“已经正常施工,您休息一会儿吧!”看到杨浩熬红的眼眶,船员们满是心疼。他轻轻“嗯”了一声,再次走到AIS前,确认上下游没有航行船舶。即便如此,他仍不放心,又特意前往四个锚缆处,逐一认真观察,直至确认无误,身影才消失在容缆舱的舱门。

回到房间时,已经是凌晨。他时而盯着电脑屏幕看数据变化,时而抬起头望向逐渐驶近的船舶,估算着航行船与船舶横距,仿佛船上的每一处角落,都是他守护航道安全的“战场”。

天还未亮,正值夜班与早班交接的关键时刻,那熟悉的身影又一次准时出现。此时,禁航时间即将结束,船舶需尽快撤离航道,恢复正常通航。他争分夺秒,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禁航的每一分每一秒——

“收回抓斗,脱开右锚离合,通知驳船备车,快速收绞左锚。”左锚很快收起,驳船往北顶,启动应急泵快速收绞右锚,在驳船的全力协助下,原本紧绷无力的锚链快速被收回。

“‘长鹰3’已撤离!”第一时间,微信群里闪烁着他发布的禁航施工动态消息,杨浩如释重负。

甘为人梯的智慧谋士

作为一船之长,杨浩深深明白,疏浚施工过程中各类挑战层出不穷,唯有全体船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攻坚克难。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学识、经验倾囊相授,平日里更是格外关心船员的工作与生活,宛如船员们的贴心“大家长”。

2022年,“航浚18”在三峡库区锚地,仙人桥靠船墩疏浚任务中,船舶临近岸边时,突然遭遇拢风,情况万分危急。年轻船员郑剑飞经验尚浅,面对突发情况,内心慌乱不已。

观察到紧急情况的杨浩迅速赶到驾驶舱,冷静而沉稳指挥道:“你瞧!船头那有个沙堆,把控好船速,将船头稳稳抵上去,飞起船尾,再倒车驶离。”郑剑飞按照杨浩的指示操作,顺利完成操作,船舶成功脱险。

郑剑飞至今都清晰记得杨浩当时看向自己的眼神,“一句‘大胆操作,有我在呢’,就像一颗定心丸,瞬间化解紧张情绪。”

虽然杨浩谦虚地说自己未曾收过一名徒弟,但实际他早已成为众多年轻船员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平日里,经常能看到同事们与他探讨工作问题,他也总是耐心解答,分享经验和见解。他还经常鼓励年轻船员多学习、多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船员迅速成长,成为航运领域的中坚力量。

如今,“长鹰3”依旧在长江上忙碌穿梭,而杨浩也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他带领着船员们,不断迎接新的疏浚挑战,一次次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展望未来,随着长江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相信杨浩会继续以他独有的“水手”精神,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助力长江航道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