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740年,乾隆皇帝得了痔疮,心急火燎地把太医宣来。却不曾想太医只说了一句话:“

1740年,乾隆皇帝得了痔疮,心急火燎地把太医宣来。却不曾想太医只说了一句话:“皇上,您先去与皇后同吃同住100天吧!”乾隆一听火气更大,脸色铁青,可还得憋着。 乾隆十三年春,紫禁城里发生一桩怪事。 皇帝批折子时总坐不安稳,御书房伺候的太监们发现,龙椅上的软垫隔三差五就要换新的。 太医院首座黄元御被连夜召进宫,隔着珠帘望闻问切,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这是痔疮犯了。 要说这病根子,还得从皇帝日常说起。 乾隆自打登基就勤政,每日卯时起身批折子,一坐就是三四个时辰。 御膳房变着花样做炙羊肉、麻辣鹿筋,配着陈年花雕下肚。 这般日积月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黄太医跪在青砖地上,话在嘴边转了三圈才敢吐出来:"万岁爷若想根治,需与皇后娘娘同吃同住百日。" 这话听着荒唐,里头却藏着医理。 皇后宫里规矩严,每日卯正起身、戌初歇息,三餐清粥小菜配时令果蔬。 更紧要的是富察氏性子淡泊,皇帝在她跟前不好召其他嫔妃,正好断了纵欲伤身的根。 乾隆起先气得摔了茶盏,可后头如厕时血染龙袍,只得黑着脸搬进了长春宫。 头三天最难熬,早膳撤了八宝鸭换上薏米粥,晚膳不见红烧蹄髈只有清蒸鲈鱼。 皇后亲自盯着御膳房,连皇上最爱的辣子都锁进柜子。 夜里烛火刚上,富察氏就捧着安神汤来劝:"皇上该歇了。" 乾隆批折子的朱笔悬在半空,看着案头摞成山的奏本直叹气。 说来也奇,这般清汤寡水过了半月,往日里火烧火燎的痛楚竟真消了大半。 黄太医每日来请脉,眼见着皇帝面色红润起来,悬着的心才落回肚里。 皇后又命人特制了药浴方子,当归、苦参、地榆配上槐花,每日申时准点备好。 乾隆泡在柏木浴桶里,闻着药香闭目养神,倒品出几分闲适滋味。 转眼秋叶黄时,百日之期将满。 某日早朝,大臣们惊觉皇上走路带风,往日总扶着椅背的手如今稳稳负在身后。 更稀奇的是,皇后宫里传出喜讯,年过三十的富察氏再度有孕。 太医院脉案记得明白,这胎来得凶险,皇后本就体弱,白日操劳更是耗了元气。 可看着皇帝每日下朝就往长春宫跑的模样,谁也不敢多嘴劝什么。 次年开春,七阿哥永琮落地时跟猫儿似的瘦弱。 乳母抱在怀里都不敢使劲,生怕碰坏了这金贵的嫡子。 偏这孩子命里带劫,刚会喊"皇阿玛"就染上天花。 乾隆调集天下名医,太医院的灯烛彻夜不灭,终究没留住那缕小魂儿。 丧钟敲响那日,皇后攥着孩儿的小衣裳,生生把锦缎抓出五个窟窿。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富察氏形销骨立,乾隆南巡本不愿带她,可皇后坚持要散心。 龙舟行至山东地界,运河上的寒风吹散了最后一点精气神。 史书上记载着,"三月十一日夜,孝贤皇后崩于德州舟次",随行官员也记得清楚,皇上抱着冰凉的尸身坐了整宿,天亮时鬓角竟白了半边。 后来长春宫成了禁地,里头摆着皇后用过的妆奁、没做完的荷包。 乾隆命人日日打扫,却再不许任何妃嫔入住。 每年腊月二十五忌日,总有个明黄身影在空荡宫室里徘徊。 有次大太监李玉瞧见,皇上对着面西洋镜喃喃:"你说朕若早听太医的..."后半句随着叹息散在穿堂风里。 倒是那治痔疮的方子流传下来,太医院档案里记着药浴方子,民间野史传着"百日养生法",连带着帝后情深的故事越传越玄乎。 只是再没人提起,当年太医话里藏着的深意,哪是什么灵丹妙药,不过是让九五之尊尝尝寻常夫妻的烟火日子。 资料来源: 《清史稿·后妃列传》《啸亭杂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心写治平图》 《清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