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名工人爬上白塔进行维修,突然,在墙缝中发现一张泛黄纸张,随手就揉成团扔下楼梯。纸团不偏不倚掉在楼下老吴头上。 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矗立着一座通体洁白的千年古塔,当地人称它为白塔。 这座塔本名万部华严经塔,始建于辽代,塔高五十六米,八角七层的建筑造型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1982年春天,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塔迎来了一次特殊的相遇。 那年文物部门启动白塔修缮工程,二十出头的维修工小王负责清理第二层塔檐。 四月的风裹着沙粒拍打在脸上,他眯着眼睛用刷子扫去砖缝里的积土。 忽然指尖触到个硬物,抽出来竟是张泛黄发脆的旧纸片。 小王没细看就把纸揉成团往下扔,纸团顺着七层塔檐翻飞,正巧砸中在塔下考察的文物保护员老吴。 老吴展开皱巴巴的纸片,上面模糊的字迹让他心跳加速。 作为在文物战线工作二十年的老同志,他认出这是元代特有的桑皮纸,纸上"中统元宝""诸路通行"等字样更让他双手发颤。 当天下午,这张纸片就出现在呼和浩特文物局的鉴定台上。 经过专家反复考证,这张长十六厘米、宽九厘米的桑皮纸,正是元代最早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 纸币正面印着十枚铜钱图案,背面盖着朱红官印,防伪用的黑色骑缝印清晰可见。 最令专家激动的是,这张发行于1260年的纸币比马可波罗带回欧洲的纸币还要早二十年,是目前全球现存最古老的纸币实物。 白塔所在的丰州古城,在元代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商队从大都出发,载着丝绸茶叶向北穿越丰州,再经和林格尔通往西域。 考古发现证明,当年的丰州城里店铺林立,驼铃声日夜不息。 这张十文面值的纸币,很可能是某位商人登塔祈福时遗落的。 元世祖忽必烈推行纸币实属创举,他规定全国禁用金银,所有交易必须使用官方印制的"中统元宝交钞"。 这种纸币以白银为担保,百姓随时可到官库兑换现银。 最初二十年,严控发行量的纸币比铜钱更受欢迎,商人们再不用驮着成筐铜钱走南闯北,轻飘飘一张纸就能买下整队骆驼的货物。 但好景不长,元朝后期战事频繁,朝廷开始滥发纸币充作军费。 原本价值千文的"壹贯"纸币,到元末连个烧饼都买不起。 百姓攒了半辈子的纸钞变成废纸,最终引发全国性暴动。 这张深藏塔中七百年的纸币,恰好躲过了那场经济浩劫。 如今在呼和浩特博物院,透过特制玻璃柜能看到这张传奇纸币的细节。 桑皮纸表面布满细密纹路,那是元代匠人特制的防伪标记。 纸币边缘的磨损痕迹,记录着它在市井流通时的热闹场景。 文物专家发现,纸张纤维里还掺杂着当年特有的植物染料,这种配方早已失传。 白塔修缮工程持续了六年,工人们在塔内发现上百件辽金元时期的文物。 但最珍贵的还是这张意外现世的纸币,它改写了世界货币史,比欧洲1661年发行的纸币早了整整四百年。 每当夕阳把塔影拉长,参观者仿佛能看见元朝商人揣着纸币登塔远眺,丝绸之路上驼队正踏着落日余晖走向远方。 信息来源: 《元史·食货志》《中国钱币》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