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老农提着“九龙金冠”来鉴宝,专家鉴定后慌忙问道:“敢问您老贵姓?” "敢问您老贵姓?"专家神色突变,双手捧着那顶闪烁金光的九龙金冠,眼神中流露出罕见的紧张与期待。这一幕,让鉴宝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2016年初春,河南郑州的张大爷颤巍巍地走进《华夏寻宝》栏目现场。当红布被缓缓揭开的瞬间,全场为之一震。灯光下,一顶金光灿灿的九龙金冠展现在众人面前,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盘绕其上,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这可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皇冠啊!"张大爷满脸自豪地介绍道。主持人惊讶地睁大眼睛,连专家也不由得露出罕见的兴奋表情。在之前的鉴宝节目中,不是字画就是瓷器,像这样的金冠实在是百年难遇。 专家接过金冠,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随着检查的深入,专家的表情逐渐凝重,这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不安。主持人察觉到气氛变化,问道:"专家,您看出什么了吗?"专家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向老人,严肃地问:"敢问您老贵姓?" 张大爷愣了一下,回答:"我姓张,河南郑州人。"专家听后深吸一口气,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专家随后提及,唐朝历史上确实存在类似的金冠,而且前几年一次重要考古发掘中也出土过相似的文物,当时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那顶出土的金冠历经千年仍然光彩夺目,工艺精湛到几乎看不出任何拼接痕迹。 "但是,"专家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那顶出土的金冠上方只有两条金龙,而您这个却有九条。" 这句话一出,现场发出一片惊叹声。九龙,在古代皇权体系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专用于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这金冠是真品,其价值将无法估量。 就在众人屏息期待的时刻,张大爷道出了带来金冠的真实原因:"我孙子今年要上学了,儿子想买套学区房,家里钱不够。这宝贝放家里也是放着,想看看能值多少钱。" 听到这番话,不少观众感同身受地点头。2016年,全国学区房价格飙升,郑州的学区房均价已突破两万每平方米,一套百平米的学区房需要两百多万,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专家的目光从金冠上缓缓移开,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让我们回到三十年前,"专家温和地说,"您能告诉我们,这顶金冠是怎么来到您家的吗?" 张大爷眼神闪烁,思绪回到了1986年的那个夏天。那时,他还是个孩子,父亲带他去县医院看病。在医院门口,他们遇到了邻居家出了车祸,情况危急。医院要求先交5000元押金才能手术,邻居家却拿不出这笔钱。 "那时候5000元可不是小数目啊!"张大爷感慨道,"一个工人一个月才挣几十块,普通家庭根本攒不出来。" 父亲看到这情形,立刻把张大爷安顿好,匆匆赶回家取钱,帮邻居垫付了手术费。这一善举挽救了邻居的生命,但邻居家境贫寒,无力偿还这笔巨款。 "后来邻居家想了很久,拿出了这件祖传的'金冠',说是他们家祖上在朝廷做官时留下的宝物。"张大爷缓缓道来,"父亲本想拒绝,但邻居坚持要以此抵债,说这东西比钱值钱多了。" 专家点点头,若有所思。"您说您邻居姓张,对吗?"张大爷确认后,专家长呼一口气,开始了专业鉴定。 他指着金冠上的细节说:"从远处看,这确实像是纯金打造,但仔细观察,您看这些地方,"专家指向冠体的几处细微磨损,"镀金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的铜质材料。" 现场一片哗然。专家继续解释:"唐代金冠的工艺极其精湛,几乎看不到拼接痕迹,而这件作品的缝隙处理相当粗糙。最关键的是,考古发现的唐代官帽顶部最多有两条金龙,而非九条。九龙在古代是皇帝专用,一般官员无权使用。" 专家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张大爷身上。"这不可能,"张大爷急切地说,"邻居说这是传了好几代的宝贝啊!" "这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仿古工艺品,"专家温和但坚定地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工艺厂开始生产仿古饰品,这金冠很可能就是那时的产物。" 张大爷的脸色由期待转为失落。学区房的希望破灭了,他默默地收起金冠,准备离开。 "张先生,"专家突然说,"虽然这不是古董,但它承载了一段美好的历史。您父亲当年的善举,远比任何金银珍宝更加珍贵。" 张大爷停下脚步,慢慢点了点头。会场里响起了掌声,不是为了金冠的价值,而是为了那个普通人家在三十年前的无私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