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车子做的好了,就是几十万个活广告;车子做的不好了,就是几十个活地雷。指不定哪一天就踩上了活地雷,并且还是自己亲手埋下的。 企业宣传打擦边球,创始人宣传用极限词,好一句“没想到”,好一句要做“同档最安全的车”。如果不把极限词挂嘴上,就不过瘾的话,那就是可怕的。 现在很多人都不敢批评,动不动法务就来了,但是善意的批评,其实有助于企业成长。 很可惜,有些本来很令人尊敬的企业,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在公关层面上屏蔽了接受批评的渠道和可能性,直到头破血流,才开始感受到了打击。 要我说,作为企业家,多下沉下来,学学刘强东,直面问题,不要再被互联网营销那一套害了。光吹好的,不说短板是大忌。光听好的,不听坏的更为致命。 内部活动的视频放网上,内部讲话的稿子发出出来还在洗,都不如真正的下沉下来,与消费者、与车主面对面谈谈。自媒体作者见了一大堆,大搞粉丝哲学,真不如与准车主聊一聊。 务实,才是某车企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当然,也祝愿他们越来越好。不敢提名字,怕法务找来,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