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的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留下了这张罕见照片。与传统的出家人不同,丹贝坚赞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佛门中人,除了研习佛法之外,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僧人。 1916年3月12日,丹贝坚赞出生在四川西康理塘的营官坝彩玛村,原名黄正光。他的父亲黄位中是一位军人。尽管他身处高原的偏远地区,但父亲的影响深深地烙印在丹贝坚赞的心中。黄位中对家庭和事业都保持着高标准的要求,深深影响着年幼的丹贝坚赞,形成了他对军人的崇敬与报国的梦想。 1920年,九世班禅根据卜算结果,指示摄政唐仓活佛前往四川寻找一位灵童,将丹贝坚赞的命运从普通孩童推向了与宗教和历史紧密相连的道路。摄政活佛经过细致的寻访,最终确认丹贝坚赞便是第五世嘉木样活佛的转世灵童。消息传回拉卜楞寺,九世班禅立即作出反应,派遣专门的代表团将丹贝坚赞接回。 1920年9月22日,在拉卜楞寺举行了盛大的座床大典,丹贝坚赞正式成为第五世嘉木样活佛。不久之后,国民政府也正式赋予了他“第五世嘉木样活佛”的称号,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宗教地位。 丹贝坚赞的一生注定与高原的宗教文化、与藏传佛教的传承、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在历史的浪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在那个遥远的理塘高原,源自他父亲对军人的影响与他命运的安排,最终促成了他作为第五世嘉木样活佛的伟大身份。 把目光凝聚在1943年,一张罕见的照片定格了一位伟大僧人的风采。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一位为抗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爱国僧人。 丹贝坚赞活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领袖,他主持着拉卜楞寺这一格鲁派的最大寺院。作为嘉木祥活佛的转世,丹贝坚赞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丹贝坚赞活佛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拉卜楞寺的僧众,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于一般人对出家人的刻板印象,丹贝坚赞活佛并非一个与世无争、不问世事的僧人。尽管他在佛法修行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带领僧众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 1943年,丹贝坚赞活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向国家捐献了30架飞机和一万多张羊皮。据记载,为了筹集捐款,丹贝坚赞活佛动员了拉卜楞寺下辖的上百个寺庙。在他的号召下,僧人们纷纷捐献自己的积蓄,还举办了各种募捐活动。丹贝坚赞活佛以身作则,亲自出资购买飞机等军需物资。 丹贝坚赞活佛的爱国事迹,为苦难的年代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展现了宗教领袖的社会担当。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藏传佛教僧人树立了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 丹贝坚赞活佛的爱国义举,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感召下,其他教派的僧人也纷纷行动起来,或捐资或募款,或组织后勤服务。西南地区各族僧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英勇的藏族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 遥想当年,佛门长老们高筑理想信念,以大无畏的慈悲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赞歌。而丹贝坚赞活佛,无疑是这支宏伟乐章中最有力的音符。他以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护国利民"的真谛。一位藏传佛教的领军人物投身救亡图存,激励了无数僧俗民众奋勇抗敌的斗志。感人至深的民族大义,必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