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山东滕州一位谈吐不凡的流浪汉,意外被人拍摄并发到网上,没想到,他的身份一经曝光,竟让网友大呼不敢置信。 常学福,1979年出生在河南汝南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不富裕,父母种地为生,但他们特别看重读书。常学福从小成绩就好,脑子灵活,村里人都说他有出息。1997年,他真没让人失望,以全县理科第一的成绩考进中国人民大学。那会儿,乡亲们提起他都竖大拇指,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大人物。 大学里,常学福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但他不光钻研专业,还喜欢翻古书,研究哲学。同学回忆,他常泡在图书馆,书不离手。毕业后,他先在山东一家科技公司干了几年,能力强,升得快。后来,他跳槽去了上海,干脆自己创业,开了一家计算机服务公司。那是2000年代初,互联网刚起步,他的公司赶上了好时候,赚了不少钱。 事业顺风顺水,常学福也结了婚,生了个女儿。可惜,好景不长。他忙着公司的事,家里顾不上,夫妻俩感情越来越淡,最后离了婚。离婚时,他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前妻和女儿,自己几乎净身出户。离开上海后,他回了河南老家,日子一下子安静下来。他在村边搭了个小棚子,开了个水果店,靠卖点苹果梨子过活。乡亲们看他这样,都觉得可惜:好好的状元咋不干大事了? 2017年,常学福突然变了。他关了店,收拾了几件衣服,开始到处流浪。家人问他为啥,他只说想“过点简单日子”。从那以后,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漂哪儿算哪儿。有人在郑州见过他,有人说他去了山西,但没人知道他到底想干啥。 意外走红 2021年12月,滕州步行街来了个流浪汉,就是常学福。那天风挺大,他裹着破棉袄,坐在路边翻一本旧书。路人赵先生走过时,听他念叨了几句《论语》,觉得稀奇,就聊了几句。没想到,这流浪汉讲起古文头头是道,还能说出哪本书哪一页。赵先生一激动,掏出手机拍了段视频发网上,心想:这人肯定不简单。 视频火了。网友一看,纷纷炸开锅:“这谈吐,流浪汉?骗人的吧!”有人根据口音和线索扒出他的身份:常学福,河南汝南人,97年高考状元,人大毕业,还在上海创过业。消息一确认,网上更热闹了。有人感叹:“从状元到流浪汉,这落差也太大了!”也有人猜:“他是不是故意体验生活?” 媒体很快跟进,联系上常学福的家人。他的哥哥常山说,弟弟这些年不怎么回家,偶尔打个电话报平安。身份曝光后,家人劝他回来,可他不肯,说自己挺好。2021年3月,他在山西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语气平静,说:“我现在自由,比以前开心。”之后,他就没再联系,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网上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觉得他有才华,流浪是种“隐士情怀”,像古代的陶渊明;也有人说他浪费了大好前程,挺不值。常学福自己倒是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成功不是钱多,是健康和自由。”这话听着简单,但细想想,他可能是真这么信。 常学福的故事传开后,不少人开始讨论流浪汉这个群体。平时大家路过街边,看到破衣烂衫的人,可能压根不会多看一眼。可这事儿一出,有人问:是不是每个流浪汉背后都有故事?还有人反思:高考状元都能变成这样,人生到底咋回事儿? 专家也掺和进来分析。社会学家说,流浪不一定是因为失败,有些人是主动选择,可能跟心理状态有关。心理专家则觉得,常学福可能是厌倦了城市生活,想找另一种活法。不管咋说,这故事确实让大家对“成功”这词儿有了新想法。 常学福走红后,滕州当地有志愿者想帮他,可他没接受,收拾东西就走了。后来有人在山西见过他,背着个旧包,依旧低调。他的家人到现在也没能把他劝回来。有人说他固执,有人说他洒脱,但不管咋看,他都用行动告诉大家:他选的路,自己走得舒坦就行。 这事儿慢慢从热搜淡下去,可留下的讨论没停。网友还在猜他现在在哪儿,过得咋样。有人开玩笑:“没准哪天又在哪儿念《论语》呢!”不过,说真的,他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常学福的故事不只是个新闻,还像个镜子,照出不少问题。比如,社会咋看流浪汉?大家是不是太习惯用钱和地位衡量人了?他从状元到流浪汉的路,提醒大家:人生不是只有一条道儿。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活明白了,但不管咋说,他让很多人停下来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啥样? 再说说网络的力量。这事儿要没视频传网上,谁会知道滕州街头有个这样的流浪汉?互联网把他的过去挖出来,也让大家对身份和命运有了更多好奇。或许,街上还有不少“常学福”,只是没被拍下来罢了。 常学福从高光到街头,留下一堆问号:人生到底图啥?他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答案,可你咋看?觉得他是放飞自我,还是有点可惜?评论区聊聊吧,你身边有没有啥让人意外的故事,也欢迎说说,咱们一块儿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