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取悦克里希纳:童神绘画”,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展期为2025年3月15日至8月24日。
明天就要5.18博物馆日了,介绍一下本月在美国看的文物、特展和博物馆。这个特展是我看到比较惊艳的一个。展览核心展品是十四幅18至20世纪的pichwai绘画,这些作品都是横宽超过两米的大作,绘画主题大多是描绘童年时期的克里希纳,是印度普什蒂玛格(Pushtimarg)教派宗教仪式中的重要道具,通常要配合音乐和熏香来进行密契。这些作品多产自拉贾斯坦邦的纳特德瓦拉,那里是普什蒂玛格教派的艺术中心。
克里希那是印度教毗湿奴大神的第八个化身,祂神降的一生在《摩诃婆罗多》、《薄伽梵歌》和《薄伽梵往世书》中都有描述。童年时期的克里希那(Bala Krishna)特别受到信徒喜爱,常被描绘成顽皮聪明的蓝色小孩,爱偷吃奶油、喜欢玩耍,但具有真神位格,能战胜妖魔,还能举起大山保护民众。祂的招牌形象单手上举,就来自祂举起戈文丹山当保护伞的神迹。
普什蒂玛格意为“恩宠之道”,是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一个重要教派,由成就者瓦拉巴(1479–1531)创立。他们认为对神的爱与服侍比折磨自己的苦修和禁欲更重要,强调获得神的恩宠(Pushti)才是获得解脱的主要方式。所以他们鼓励信徒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供奉与神建立亲密联系,特别是通过供食、穿衣、唱歌、装饰等形式,图8是婴儿时期的克里希那偶像。
谢田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