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藏堆龙德庆县南岗村,一位农奴姑娘分得了一头母牛和小牛崽,照片中可以看到她衣衫褴褛,脚上连双鞋子都没有,工作人员将牛带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依旧不敢相信这一切,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说:“这就像一场梦啊,我从来没有喝过牛奶。” 1959年,春风还未彻底吹暖青藏高原,但堆龙德庆县南岗村的空气中,已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希望气息。 这个藏族小村落,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民主改革的浪潮正席卷整个西藏,打破了延续千年的农奴制度,曾经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农奴,第一次以“人”的身份,站立在了阳光下。 就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个名叫措姆的农奴姑娘,迎来了她生命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天。 那天清晨,阳光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峰巅洒落,照进南岗村低矮破旧的石屋。 措姆披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站在自家的屋前,她瘦弱的身体被寒风吹得摇晃,但眼神里,却有一丝不同往日的光亮。 她早早起床,因为听说县里的工作人员要来给村民“分东西”。 她不知道要分什么,也从没想过自己能分到什么。 在她的记忆中,自己从小就是农奴的女儿,祖祖辈辈都为贵族主子放牧、耕种、纺织,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 她的母亲在一次冬季生火烧炕时被主子的管家毒打致死,而她自己,也差点被卖去当“人牲”,用活人祭祀神灵的奴役仪式。 她从未真正见过自己的“所有物”,更别说拥有一头牛了。 上午的时候,工作人员终于来了,他们一行人骑着马,牵着几头牛进了村。 人们围拢过来,议论纷纷,孩子们兴奋地跳着,老年人则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 措姆也在人群中,她蜷缩在一旁,不敢上前。直到一位工作人员叫出了她的名字。 “措姆,你过来。” 她怯生生地走出人群,低着头,不敢直视面前穿着干净衣裳、说着普通话的干部。 “这是你的牛,一头母牛,还有一头小牛崽。”工作人员笑着牵着缰绳,把牛带到她面前, 措姆一开始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以为是弄错了人,或者这是某种试探。 她曾被主子试探过一次,说她可以喝一口酥油,结果却被抽了三鞭子。 可眼前这位干部的眼神坦诚而温暖,那两头牛确确实实停在她面前,牛崽还亲昵地蹭了蹭她的手背。 “我……我真的可以要?”她颤声问道,泪水已在眼眶打转。 “当然。这是国家分给你的。从今以后,这牛就是你的,你可以养它,喝它的奶,卖奶挣钱。” 话音未落,措姆双手捂住脸,失声痛哭。 那不是悲伤的哭泣,而是喜极而泣,她哭着说:“这就像一场梦啊……我从来没有喝过牛奶……” 她的声音哽咽,围观的人群也沉默了。 有人偷偷抹泪,有人默默合十感谢佛祖。 工作人员站在一旁,默然许久,轻轻拍拍她的肩膀:“措姆,这不是梦。这是新生活的开始。” 那一刻的照片被拍了下来:一个衣衫褴褛、光着脚的藏族姑娘,站在尘土飞扬的村道上,哭得像个孩子,而两头牛温顺地站在她身旁,仿佛也能感受到这庄严时刻的意义。 这张照片后来被传遍全国,成了西藏民主改革最真实的写照之一。 它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修辞的语言,却胜过千言万语,它见证了一个旧制度的崩塌,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措姆没有让这份新生的希望白白流失,她把母牛当作家人一样照料。 几年后,这头牛又产下几头小牛,她的牛群逐渐壮大。 她不再是农奴,而是一个真正的牧民,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式,可以站着说话,可以笑着面对未来。 有人问她:“你最想感谢谁?” 她答:“我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是他们给了我们穷人命。” 措姆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孤独,在整个西藏,像她一样的农奴百万之众,他们终于告别了没有名字、没有土地、没有命运的旧世界。 信息来源:搜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