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作霖有8个儿子,他最看重张学良,不光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还对他百般疼爱,他最厌

张作霖有8个儿子,他最看重张学良,不光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还对他百般疼爱,他最厌恶张学铭,不光对他不闻不问,还把他送到日本做人质,那么同是一个爹的儿,张学铭为何这么悲催呢?

张学良的受宠,几乎是人尽皆知。他是张作霖原配赵春桂生的长子,从小就被当作接班人培养。张作霖让他进讲武堂,带他上战场,甚至在他还年轻时就让他独当一面,掌控奉军精锐。

更夸张的是,为了让儿子站稳脚跟,张作霖不惜给他铺路搭桥,连婚姻都是精心安排的政治筹码,让他娶了富商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既巩固了家族财富,又拉拢了地方势力。张学良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怕后来闹出“东北易帜”这样的大事,张作霖生前也从未对他有过半点苛责。

可张学铭呢?他的待遇简直是另一个极端。他是张作霖的四姨太许澍旸生的儿子,虽说母亲不算完全失宠,但庶出的身份在旧式大家族里本就低人一等。

更惨的是,张作霖似乎压根没把他当回事,既没给他兵权,也没让他参与核心决策,最后干脆一脚把他踢到了日本,名义上是去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实际上谁都明白,这就是个变相的人质。

那么,为什么同爹不同命呢?有人说,是因为张学铭的生母不得宠,可事实上,许澍旸在张府的地位并不算低,她勤俭持家,张作霖对她甚至有些敬重。

也有人说,是因为张学铭的能力不行,但后来他在政坛的表现证明了,他绝非庸才:抗战期间他担任过天津市市长,新中国成立后还成了全国政协常委,怎么看都不是废物。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答案可能很残酷:张作霖不是厌恶张学铭,而是压根没把他当“自己人”。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儿子不仅仅是儿子,更是政治筹码。

张学良是嫡长子,是未来的东北王,自然要倾尽资源培养。可其他儿子呢?要么是备用棋子,要么就是交易工具。

张学铭被送去日本,未必是因为张作霖讨厌他,而是因为当时的奉系和日本关系微妙,日本人想要控制张作霖,张作霖也需要日本人的支持,但又不敢完全信任他们。于是,送个儿子过去,既算是“诚意”,也算是一种牵制。

可悲的是,张学铭没得选。他不能像张学良那样呼风唤雨,甚至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他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绑在了家族利益的大船上,父亲让他往东,他不能往西。哪怕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张学铭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儿去,哥哥张学良成了新的东北王,而他依然是个边缘人。

更讽刺的是,张学铭后来的人生轨迹,反而证明了他并非无能之辈。他在担任天津市长的时候颇有建树,抗战期间也坚持抗日立场,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能在政坛有一席之地。

如果张作霖当初能多给他一点机会,或许他的命运会完全不同。但历史没有如果,在张作霖的眼里,有些儿子生来就是主角,而有些,注定只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