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
“小小胡同长,幸福我村庄。”在商水县黄寨镇,“黄寨大嫂”千人胡同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她们是兄弟矛盾的化解师,也是夫妻吵架的和事佬,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撑起一片艳阳天。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西平县公安局柏城派出所成立“贵彬调解室”,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打造“崤函解忧暖心”民事检察和解品牌,南阳市妇联成立“知心大姐”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淮滨县法院推出“淮枫和畅”调解品牌……近年来,在我省基层治理实践中,各类矛盾调解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个个立得住、叫得响的调解品牌,回应着群众对公平、公正的最朴素追求,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村民丢失物品怎么办?依托“一村(格)一警”机制,长垣市公安局恼里派出所在各行政村建立“警+N”团队,警民一心共筑平安防线。热门商圈的治安工作怎么布局?民警助力搭建“十户联防”机制,调动商户力量建立联防小矩阵,汇聚守望相助暖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防群治组织是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也是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群防群治是国家与社会嵌入融合的路径和载体,是社会力量参与犯罪预防与治理的重要形式。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对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我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探索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路子,通过义务巡逻队点亮社区“平安灯”,“1+楼院三长”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1+N微信群”打造手掌上的安全阵地等协同解决问题机制,问题在前端排查发现、在线上跑路调度、在线下闭环解决,有效防止问题纠纷外溢扩大,推动基层治理更智慧、更精细,切实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样需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还有安全生产。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社区开展好安全主题特色活动,企业扛牢安全生产重任,责任部门提前部署研判风险,把安全知识普及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千家万户,让安全宣传深入基层、热在群众,才能切实筑牢安全生产人民防线。
明确责任目标,去年我省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深化各类专项整治。采取“小切口”精准切入,针对实际问题,3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当前,河南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越是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越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安全风险,切实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扛牢安全责任。
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无济于事。切实把安全稳定记在心里、看在眼里、抓在手中,着力提升安全稳定治理效能,我们定能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