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左宗棠将新疆收复后,回宫途中遭遇了崇文门太监的拦阻。这位太监自以为高高在上,让左

左宗棠将新疆收复后,回宫途中遭遇了崇文门太监的拦阻。这位太监自以为高高在上,让左宗棠交四万两白银才能进入崇文门。 左宗棠,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靠教书糊口,家里常年吃糠咽菜。他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三岁开始读四书五经,14岁县试拿第一,1827年府试又拿第二。1832年,20岁的他中了举人,还娶了富商的女儿周诒端,入赘周家。科举路却不顺,三次进京考会试都落榜,打击不小。他干脆放弃科举,钻研起了经世致用,读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研究地理、兵法、农学,特别关心西北边疆的事儿。这些积累,后来都成了他治国平天下的底子。 鸦片战争那会儿,清朝被打得满地找牙,左宗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开始琢磨国防。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天翻地覆,他被湖南巡抚张亮基拉去当幕僚,帮着出谋划策。1856年,他在骆秉章手下干活,军事才能彻底爆发。1860年,他带着5000湘军,硬是把太平军赶出湖南和广西,还打到浙江沿海。1863年,他当上浙江巡抚,带着兵部侍郎的头衔,和曾国藩联手,1864年攻下杭州,干掉了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平定了14年的内乱,清廷给他封了个一等恪靖伯。 1866年,左宗棠当上闽浙总督,在福州搞了个船政局,造出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还办了船政学堂,培养海军人才。他还引进了西方技术,建工厂,搞洋务运动。1867年,他调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1875年,清廷让他当钦差大臣,管新疆军务。他带着刘锦棠等人,跋山涉水,硬是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7年收复了新疆大部,保住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功劳,搁哪儿都得让人挑大拇指。 1878年,左宗棠从新疆凯旋回京,满以为能风光入宫,谁知在崇文门被个太监拦住,开口就要四万两白银。这太监仗着宫里的关系,嚣张得不行,压根不把左宗棠放眼里。左宗棠气得差点动手,要不是刘锦棠死命拉着,估计那太监得挨一顿揍。刘锦棠跟他出生入死多年,知道他这暴脾气,怕他在宫门口惹出乱子,给政敌抓把柄。左宗棠被拉回府里,气得直叹息。这事儿传开后,恭亲王奕看不下去了,掏了四万两银子,替他摆平了太监。左宗棠这才进了宫,慈安太后亲自接见,赏了不少好东西,夸他收复新疆的功劳。可慈禧那边呢,推说身体不好,没见他。这态度,多少有点耐人寻味。 崇文门这档子事儿,表面看就是个太监贪财,实则暴露了晚清朝廷的烂摊子。太监敢向国家功臣伸手,靠的是宫里的权势网络。左宗棠刚打完胜仗,功劳摆在那儿,却连进个门都得被人敲竹杠,这不光是个人羞辱,更是朝廷对功臣的轻慢。清廷那会儿,内斗比外战还热闹,李鸿章这些人,盯着左宗棠的位子,巴不得他出点岔子。崇文门的事儿,要是左宗棠真动了手,估计李鸿章得乐开花,立马跑去朝廷告他个“恃功骄纵”的罪名。这太监背后,没准就有大人物撑腰,想借机给左宗棠下绊子。 更气人的是,这四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晚清财政早就捉襟见肘,左宗棠西征新疆,军费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他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结果回京还得被敲诈。恭亲王出钱解围,算是个明白人,可这也从侧面说明,朝廷的规矩已经烂到根儿上了。连恭亲王都得亲自擦屁股,可见这体制有多病入膏肓。慈安太后对左宗棠还算客气,赏赐不少,可慈禧的态度冷淡,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 半年后,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左宗棠听说后,觉得这事儿蹊跷。慈安太后身体一直挺好,怎么说没就没了?他在朝会上当着王爷大臣的面,公开说这事有问题。这话可捅了马蜂窝,传到慈禧耳朵里,立马给他穿小鞋。不久,左宗棠就被调出军机处,先去管黄河河道,后来1881年被派到两江当总督,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慈禧嘴上说得好听,说这是重用,左宗棠能力强,适合干大事。可谁都看得出来,这明摆着是把他踢出京城,远离权力中心。李鸿章这些人,趁机使绊子,左宗棠在朝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1884年,法国人打到越南,威胁西南边疆。左宗棠都70多岁了,还主动请缨,清廷让他当钦差大臣,管福建军务。他到了福州,立马忙活起来,修军舰、调粮草,还组织了“恪靖援台军”准备支援台湾。可惜,1884年8月,法国海军偷袭马尾,福建舰队被打得稀巴烂,左宗棠拼了老命也没能扭转局面。1885年,李鸿章跟法国人签了《中法新约》,把越南的宗主权拱手让人。 左宗棠临死前,躺在福州的病榻上,挣扎着说了一句:“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误国!”这话掷地有声,骂得痛快。他1885年9月5日去世,享年73岁。清廷给他追赠太傅,谥号“文襄”,还在湖南建了祠堂纪念。左宗棠这一生,收复新疆,抵御外敌,功劳大到没法说。曾国藩夸他“当世第一”,梁启超更叫他“五百年来第一伟人”。可李鸿章呢,签了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害得晚清在列强面前抬不起头。左宗棠打赢了仗,保住了国土,李鸿章却让国家成了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