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菜市场、美食街、商业综合体……广州多个汽车客运站积极转型寻求突围

滘口汽车站站前广场开起了“美食街”。

文冲丰盛综合市场如今充满活力。

“再见了,东圃客运站”,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对东圃客运站表示不舍。近日,记者走访看到,其所在位置、即东圃大厦外部全部用围栏围住。外部围栏上的信息牌标明,此处将进行东圃大厦升级改造工程。据悉,相关单位积极求变,拟将东圃大厦升级改造为“站场+”商业综合体,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便民综合服务。

随着高铁网络日益织密,自驾出行人群增多,网约车成为很多人出行选择……曾经人声鼎沸的汽车客运站,有一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正在另寻他路、探索转型。

东圃客运站:原址拟建“站场+”商业综合体

东圃客运站于2022年3月关停。近日,记者走访看到,其曾经所在的位置、即东圃大厦外部全部用围栏围住。围栏上的信息牌标明,此处将进行东圃大厦升级改造工程。

据介绍,东圃客运站按市客运站优化部署关停后,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关单位拟将东圃大厦升级改造为“站场+”商业综合体,为市民乘客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便民综合服务。

站内原来设有中山大道中(东圃大厦)总站站牌。记者看到上面贴了“5月10日起线路调整”的相关提示,其中写道,受总站场地变化影响,广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B3、夜19路调整至“汇彩路北总站”运营,撤销停靠:“中山大道中(东圃大厦)总站”,往罗冲围方向临时增加停靠:“珠村路站”。线路调整由2025年5月10日首班车起实施。

记者获悉,东圃客运站公交站场因东圃大厦升级改造施工需临时迁移。“根据市交通运输部门公交站点调整通知,我们积极配合落实公交站场调整工作,做好候乘设施设置及现场告示,方便乘客了解最新乘车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东圃大厦升级改造完工后,此处的公交站场将迁回。

从卖票到卖菜

黄埔客运站变身综合市场

近年来,广州已有罗冲围客运站、广州汽车客运站、黄埔客运站等多家汽车客运站关停,目前在运营的客运站还有13家。

一大早,在黄埔的文冲丰盛综合市场,许多市民已一手拎菜一手提肉地满载而归,他们骑着电单车进进出出,以实际行动诠释街市中的烟火气。如果不说,很难想到这里的前身是黄埔客运站。

2019年6月,黄埔客运站停止运营,候车大厅一直未拆,引发了街坊们对其“去向”的猜测。如今,它“华丽转身”,从见证人们聚散离合的车站变成了吆喝声此起彼伏的文冲丰盛综合市场,升级为农贸实体供应链市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中转配送中心,构建“田间到餐桌”全链条体系,再次回归到便民利民的用途。

文冲丰盛综合市场宽敞明亮,布局规整。记者了解到,市场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生鲜区、果蔬区、干货区、熟食区等一应俱全。摊主们一声声响亮的吆喝,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在客运站旧址进行改造,文冲丰盛综合市场同样享受到交通的便利,其毗邻黄埔东路(石化南路)总站,始发581路、943路、夜104路等线路公交车。“这些公交线路连接了多个区域,扩大市场服务半径,让更多区域的市民都能便捷地来到文冲丰盛综合市场,享受这里丰富的商品和热闹的氛围。”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送客到迎客

滘口汽车站打造文旅汇

位于芳村大道西与珠江大桥双桥路交会处的滘口汽车站近年来盘活闲置空间,谋求转型发展。记者看到,滘口汽车站的站前广场开起了“美食街”,各色小吃、饭店一溜排开,望不到尽头。

滘口汽车站现场主任谢桂芳告诉记者,由于车站部分空间闲置,滘口汽车站开始试水转型,在站前广场搭建规制统一的商铺,从过往“送客”变成“迎客”消费。

如今,滘口文旅汇已渐成规模。“附近有很多居民,人流量比较大。打造涵盖餐饮、零售、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商业集合体方便了周边居民,也让旅客多了很多饮食选择。”谢桂芳介绍称。滘口文旅汇已聚合45家商户,其中不乏全国连锁品牌,日均客流突破6000人次,推动传统交通枢纽向“可停留、可体验、可记忆”的文旅磁场蜕变。据一家早餐店的工作人员何先生说,这里的人流量很大。很多到汽车站坐车的旅客会买包子、玉米等进站。

滘口汽车站通过引入多元业态,打破了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的局限,实现了交通与商业、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有机融合。谢桂芳告诉记者,滘口文旅汇为汽车站开辟新收益渠道:“当下交通格局发生变化,我们在顺应潮流的同时,多渠道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城市交通枢纽向综合型、多功能方向发展。”

从富余场地到140个商铺

省站盘活1.92万平方米物业资源

“省站现在日均发送客流量在3000至3500人次,五年前日均客流有3万人次。”中运交通公司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黄秋莉告诉记者,随着客流的减少,省站将车站一层谋划为富余场地开发,并设计为对外开放的商业体。“旅客要乘车或购票,我们会引导他到二层。”黄秋莉告诉记者,一层包括原来的售票区、候车区以及发车卡位已经全部打通,进行统一装修,并租给一家商户运营。而二楼也划出档口由车站与商家合作经营“小卖店”;人工售票区转移到原实名制入口的位置,原区域转化为档口出租。“现在客流量减少很多,售票区域也不需要那么大。基本划分出去一半进行合作经营,从而达到互利共赢。”

据悉,省站创新实施“交通+商业”融合战略,引入服装、钟表等多元业态,成功盘活1.92万平方米富余物业资源,打造超140个商铺、500个柜台及200个停车位的综合商业体。这期间,省站也总结了一套经验。“车站一层出租面积不小,我们一开始便面向整租客户,减少流动性。我们还会筛选产品定位,最好是和附近商圈相呼应,这样可以集中吸引目标人群,产生集聚效应。”黄秋莉说。

此外,省站还发力定制线路推广,将上下客点设置在地铁站或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一方面增加公路客运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分散站场附近的交通压力。黄秋莉告诉记者:“定制线路和传统班线相比最大特点就是灵活,上下车点都可以提前规划调整。”她同时提出,省站的定制班线站外停靠经过正规渠道合法经营,希望行业在定制化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