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却被1200名日军包围。激战一番,八路军子弹打光,生死存亡时,地主又跑过来:“我有500颗手榴弹,还有1万发子弹!”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将士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与日军遭遇,爆发了激烈战斗。 战斗持续了数日,八路军将士奋勇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300多名疲惫不堪的战士被1200多名日军重重包围,处境岌岌可危。 就在此危急关头,当地一位名叫宗子敬的地主挺身而出,伸出了援手。 宗子敬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家财万贯,而他并非那种剥削农民、与日寇勾结的汉奸地主。相反,宗子敬胸怀爱国之心,一直在暗中支持抗日。 当他得知八路军将士陷入困境时,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休养。 宗家是当地最大的宅院,占地广阔,房间众多,宗子敬将整个宅院腾出,安置八路军将士。他还发动村民们共同行动,接纳战士们,帮助安置伤员。 在宗子敬的号召下,村民们纷纷响应,将自家的房间让出,把最好的被褥送来,还拿出珍藏的药材为伤员疗伤。 宗子敬更是将自家存粮全部拿出,为八路军将士们补充体力,他还派人四处搜罗物资,为八路军筹集弹药。 短短几天时间里,在宗子敬的组织下,村民们为八路军收集了大量物资和药品,使得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得以休整恢复。 然而,日军并未放弃追击,很快,探子传来消息,日军正向村子逼近。 宗子敬立即组织村民撤离,将妇孺老幼安置到安全地带,但他自己却坚持留了下来,称要留在村里以防八路军还需要帮助。 日军来袭的那天,天刚蒙蒙亮,八路军将士们严阵以待,准备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然而,经过前几日的激战,他们的弹药已所剩无几。 就在此时,宗子敬带着几名壮丁赶来了,他们肩扛手提,带来了500颗手榴弹和1万发子弹。 原来,宗子敬早就暗中收集了这些武器弹药,本打算找机会捐献给抗日部队,此刻见八路军危急,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武器送来。 这批及时送到的弹药,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为他们继续坚持战斗提供了物质保障。 激战很快爆发,日军仗着人多势众,对八路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八路军将士们凭借有利地形和宗子敬提供的弹药,顽强抵抗。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双方你来我往,杀得昏天黑地,宗子敬虽然不懂军事,却也想尽办法帮忙。 他带领一些留下来的村民,为前线的八路军送水送饭,帮助运送伤员。在枪林弹雨中,宗子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战场之间。 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八路军的援军赶到了,在援军的配合下,八路军将士们奋起反击,一举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当硝烟散去,战场上到处是日军的尸体。这场战斗,八路军不仅保存了有生力量,还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 战斗结束后,八路军指挥员找到宗子敬,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如果没有宗子敬的帮助,他们可能已经全军覆没。 宗子敬的无私援助,为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他们最终得以等到援军,避免了更惨重的伤亡。 然而,宗子敬却十分谦逊,他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他表示,抗日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无论是什么阶层,都应该为国家的独立自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子敬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百姓们无不对这位爱国地主充满敬佩,称赞他是抗日英雄,八路军将士们更是感激不尽,经常派人来看望慰问。 这个故事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打破了人们对地主阶层的固有印象,表明在抗战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都可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宗子敬的行为,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崇高精神。 战后,宗子敬继续低调做人,他将家产中的大部分捐献给了政府,用于重建家园和支持抗日。他还主动将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分给了佃户,自己则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其实历史并非非黑即白。即便在阶级对立尖锐的年代,仍有许多像宗子敬这样的人,能够超越阶级的局限,以家国大义为重。 他们的存在,丰富了那段历史的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