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5.7空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中国海军又在海上投下一枚“震撼弹”。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防务新闻》和战区网站披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14所”)对外曝光了最新一代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这款被外媒称为“全球最强舰载雷达”的问世,不仅预示着中国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即将诞生,更让五角大楼陷入焦虑——美国在舰载雷达领域的技术优势,可能已被中国拉开至少10年的差距。
中国电科14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曾为052C/D型驱逐舰打造“海之星”有源相控阵雷达(如346/346A型),让中国海军首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而此次曝光的新一代雷达,采用了更先进的氮化镓(GaN)技术和数字阵列模块设计,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根据公开信息,这款雷达的T/R组件数量超过美国现役AN/SPY-6雷达的5328个,探测距离从AN/SPY-6的40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和水面目标,并具备反隐身、抗干扰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更关键的是,其采用“单元级DAR技术”,相比美国AN/SPY-6的“子阵级DAR技术”,在信号处理精度和灵活性上更胜一筹。
美国海军目前的主力舰载雷达是AN/SPY-6系列,例如“阿利·伯克”III型驱逐舰使用的AN/SPY-6(V1)雷达,虽较前代有显著提升,但受限于“子阵级DAR技术”和模块化设计,其性能潜力已接近极限。
而中国新一代雷达不仅在硬件上采用更先进的氮化镓材料,还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实现了“全空域自适应波束形成”,可根据战场环境自动调整探测模式,在复杂电磁干扰下仍能保持高可靠性。
例如,中国055型驱逐舰的双波段雷达系统(S/X波段)已实现稳定运行,而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双波段雷达因技术故障被迫更换为分体式设计,暴露了其技术整合能力的不足。
这款雷达的问世,直接指向中国海军下一代导弹驱逐舰(可能为055B型)的设计。根据推测,055B型将采用全电推进系统,为雷达提供稳定电力支持,并搭载高超音速导弹和激光武器。
雷达的超远探测距离(500公里以上)将大幅扩展舰队的防空反导范围,配合舰载反导导弹,可在敌方导弹进入射程前实施拦截。此外,其强大的多目标跟踪能力,能同时应对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饱和攻击,这对未来“分布式海上作战”模式至关重要。
美国海军原计划通过DDG(X)下一代驱逐舰挽回技术优势,但其初期型号仍将依赖AN/SPY-6雷达,且预计2032年才能开始建造。而中国新一代雷达的曝光,意味着美国在舰载雷达领域的技术代差可能被进一步拉大。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中国雷达的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6左右,例如055型驱逐舰的雷达成本约1亿美元,而AN/SPY-6(V1)单套成本高达6.19亿美元。
这种“性能更强、价格更低”的优势,将加速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海军装备市场格局。
中国电科14所的研发能力,折射出中国在雷达领域的全面崛起。从早期仿制到自主创新,从“中华神盾”到量子雷达,中国已在陆、海、空、天全域实现电磁感知技术的突破。
此次舰载雷达的突破,不仅是对巴基斯坦“硬核支持”的延续,更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型的关键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