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谁知,李隆基却冷笑道:“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太平公主顿时泪流满面自尽而亡。 要聊713年这场悲剧,先得搞清楚太平公主是个啥样的人。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生在皇室,长在权力中心,从小就见惯了大场面。母亲武则天当皇帝那会儿,她就被封为太平公主,地位高得不得了。武则天退位后,她也没闲着,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腕,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她不是那种只会在后宫绣花的公主,而是实打实参与朝政,甚至能跟皇帝掰腕子的人物。 那时候的唐朝,政治斗争跟过家家似的,皇位换来换去。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是她的侄子。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出力不小,帮李隆基干掉了韦皇后和她那帮党羽,把皇位从混乱中抢回来,捧给了李隆基的爹唐睿宗。可以说,没有太平公主,李隆基压根没机会这么快爬上权力顶峰。可谁能想到,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姑侄,后来却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事情得从唐睿宗当皇帝说起。唐睿宗这人吧,性格有点软,做皇帝没啥主见,朝政大事老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牵着鼻子走。太平公主仗着自己资历老、手腕硬,啥事都想插一脚,朝中大臣有一半是她的人。李隆基呢,年轻气盛,又有野心,不甘心老被姑姑压着。两人一个想当幕后老大,一个想自己说了算,矛盾自然就来了。 713年,唐睿宗退位,李隆基当了皇帝,史称唐玄宗。这下太平公主更慌了。她知道李隆基不是省油的灯,自己要是没实权,早晚得被收拾。于是,她开始拉帮结派,甚至传出她想搞政变,把李隆基拉下马,自己当女皇的说法。这事儿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但李隆基那边肯定是信了。他当皇帝没多久,就下决心要把这个姑姑彻底解决掉,免得夜长梦多。 713年,李隆基动手了。他先是派人查太平公主的党羽,把她身边那些大臣一个一个抓起来,抄家流放一条龙服务。太平公主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跑去求饶。她毕竟是李隆基的姑姑,还帮过他上位,以为凭这点情分能保住命。可李隆基压根不吃这套,直接下令赐死她。临死前,太平公主还不死心,求李隆基放过她儿子,结果李隆基回了句“斩草要除根”,彻底把她逼上了绝路。 这句“斩草要除根”听着挺狠,但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也不算啥稀奇话。唐朝那会儿,皇室内部斗起来就没啥亲情可言。太平公主要是活着,她的儿子、她的势力早晚会卷土重来,李隆基不可能留这个隐患。你看武则天当年收拾对手,不也一样心狠手辣吗?李隆基这招,算是学了个十足十。 有人可能会问,李隆基咋就这么狠,连姑姑都不放过?其实吧,这事儿不能光看亲情,得看政治。太平公主不是普通的老太太,她手里有兵有权,朝中还有一大堆人听她的。她要是活着,李隆基的皇位坐得就不安稳。713年那会儿,李隆基刚当皇帝,根基还不稳,朝里反对他的人也不少。太平公主要是再搞点啥,他这皇帝没准就当不下了。 再说了,太平公主也不是啥省油的灯。她帮李隆基上位,不是因为多疼这个侄子,而是想让自己更有话语权。结果李隆基翅膀硬了,她反倒成了绊脚石。政治这东西,就是你不弄死我,我就弄死你,哪有啥姑侄情分可讲。临终前她求饶,可能真有点后悔,但对李隆基来说,放过她就等于给自己埋雷,他不可能冒这个险。 太平公主被赐死,不光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唐朝政治的一个缩影。那时候的皇室,权力斗争就是家常便饭,今天你帮我上位,明天我可能就得弄死你。太平公主有才华、有野心,但她生错了时代,也选错了对手。她要是老老实实当个富贵公主,没准还能安度晚年,可她偏要掺和朝政,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 这事儿还让人想到亲情和利益的纠葛。太平公主临死前求放过儿子,说明她心里还是有母爱,可在李隆基眼里,这不过是她最后的筹码。权力面前,亲情算啥?李隆基那句“斩草要除根”,听着冷血,但也挺现实。唐朝的皇帝,能活下来的哪个不是踩着别人上位?太平公主输就输在,她低估了李隆基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底牌。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彻底掌握了朝政,开始了大手大脚搞改革,开创了后来的开元盛世。可以说,她的死给李隆基扫清了障碍,让他能放开手脚干大事。但这也让人感慨,盛世背后,多少人成了垫脚石。太平公主要是能多活几年,没准也能为唐朝出点力,可惜历史没给她这个机会。 她的故事,后来还被不少人拿来讨论。有人觉得她是政治牺牲品,有人觉得她咎由自取。甭管咋说,她这辈子确实挺精彩,从高高在上的公主,到最后被侄子赐死,起起落落跟坐过山车似的。713年这场权力清算,也成了唐朝历史上一段绕不开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