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在家族群里,大伯提议:“咱们兄弟姐妹好久没聚会了,今年春节每家凑1500元,搞个大聚餐联络感情,咋样?” 二叔却说:“按人数算不是更合理?我家就四口人,你们的孩子都当爹妈了,一家加起来也有八九个人,按家收钱有点不公平吧。” 朋友们,你们觉得这种聚餐该按家收费还是按人头收费呢? 刚看到消息的时候,我其实还挺高兴的,自从我爸妈搬去外地以后,每年过年都很期盼能和大家聚聚。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只有春节才能全家凑一块儿吃个饭、聊聊天。 没想到,消息刚发出来没多会儿,二叔就在微信群里回复:“按人数算不是更合理?我家就四口人,你们的孩子都当爹妈了,一家加起来也有八九个人,按家收钱有点不公平吧。” 群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看法。小姑说:“这就是图个热闹,要不别分那么细,聚个会整得太复杂就没意思了。” 三婶倒是赞成二叔的说法:“我们那边两个人,如果和你们人多的一样出钱,确实有点吃亏啊。” 我妈带着点调侃在群里发了个笑脸:“要不这样,大家先凑个饭桌,聚聚最主要,钱算多算少都别太计较。” 结果,她刚发完,表哥就把她的表态截图发到我们小家庭的群里调侃,说她又在和稀泥。 其实,家族聚会的这种事情,每年都会有点争议,前几年聚会的时候,有一次也是我爸提出要去饭店吃,结果二叔就说孩子小吃不了多少,“我们家出一千就够了吧?” 大伯那会儿还挺豁达,说:“小孩子挣钱也不容易,不用太较劲。”最后饭钱就是随心意给,结果饭店结账的时候,还是我爸悄悄补了差价,谁心里都明白,也没再多说。 今年再碰到类似的事,我心里其实不想掺和太多。可是妈妈晚饭时还是忍不住和我嘀咕了一句:“其实二叔说得也不是没道理,他孩子都还在高中,也不挣钱,咱们家那些孩子们,自己也有收入了。” 我说:“妈,要不你就别太操心,反正到时候怎么定咱就怎么出。” 等到过了几天,群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大伯发了个统计表格,让大家看看人数,再选饭店菜单。他说:“要不这样吧,按人头算,成年人一个价,小孩半价,大家看行不行?” 二叔倒是第一个回复说:“这样挺公平的!咱也不想计较,主要是都能聚齐。” 三婶笑着发了个红包,说:“这下轮到表姐家最多人,表姐要多拿零花钱了!”大家纷纷模仿着抢红包,气氛反倒比最开始更热络。 家里的大事小事,总有磕磕碰碰,可每次真正聚到一起喝茶聊天,长辈们拌着嘴说着笑,孩子们追着闹,还是觉得这样的团圆味最有意思。 吃饭那天,二叔一家早早到了,还提着自己做的点心,说是给大家添个彩头。大家一桌子围着,热热闹闹地拍照留念,没人再提钱的事。 我看着长辈们聊起小时候的糗事,突然觉得这种热闹,跟钱多少其实没太大关系。只要大家都在,怎么都好。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