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一幕名为脊梁的群像人生若如初见 《人生若如初见》追到现在,越发觉得整部剧的灯光

这一幕名为脊梁的群像人生若如初见

《人生若如初见》追到现在,越发觉得整部剧的灯光、摄影等视觉美学部分相当值得玩味,细看之下总颇有深意,甚至有效成为了角色精神世界的蔓延,几度秀到我头皮发麻。

这部剧把庚子国变当做撬动历史杠杆的支点,撬起是“我们的来时路”究竟是什么样子。它用影像带观众再度走回那个民族命运的十字路口,以上帝视角回看当时人们的挣扎与抉择。

在昨天的更新中,老板邀请谢菽红一起用餐,只点一两盏微弱烛光,显然是在用昏暗预示着危机,清酒倒进杯中,老板果然不怀好意。

这份烛光的微茫,也正是谢菽红在日本生存的写照。

异国他乡,无依无靠,面对老板,谢菽红哪怕愤恨,却也不敢言声。

谢菽红回家的路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破旧的房屋,纸窗中映衬出的微光,那是他们在日本境遇,无处安定,宛若浮萍。

还有这几集里日本人诉说自己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未来控制计划时,打光让人物脸上呈现出大面积的阴影,甚至不需要开口,观众就能感受到他们的阴险狡诈。

再说回整部剧开始,梁乡与杨凯之初见,是杨凯之作为被捕,掷竹茭杀头之时。

荒野之上,那些想为国家尽一份力的革命者,眼神无光,满脸土色,被拉进刑场。

导演运用低饱和度的冷色调渲染压抑氛围,画面中革命者黯淡的眼神与苍白的面容,构成了封建强权下生命被肆意践踏的视觉明示。

两枚竹茭便可决定一人的生死,好不荒唐。

填满暗灰色调的画面中,却流出一簇晃动的火焰,那是暗夜里唯一的一抹亮色,摇曳却显眼。也正是这一抹如红日的亮色,暗示着未来我们走向的路。

其明暗不定的光影变化,既象征着革命力量初期的脆弱性,但又暗含火种不灭的顽强生命力。

再比如梁乡母亲去知府家讲旗人礼仪的段落,一盏煤灯,灯笼高挂,昏黄暗色。

知府家的光影色调,刻意呈现出了自然的烛光感,仿佛正是没落的大清色彩,是封建残余的色彩。在这个时代,他们还以该被扔进历史垃圾桶的旗人规矩行事,把“封建老顽固”几个字刻到了画面里,处处体现着行将就木。

这暗淡光影,虽仍然残存,却也将熄灭。

旧价值体系崩解时的眩晕,与新文明胎动的阵痛,就这样被导演化作了光影在画面中交织、互文。

这些对宏大历史的微观细节化呈现,使观众得以窥见晚清社会从“昏黄”到“黎明”的嬗变过程。

导演以大量的暗色调再现了晚清时期的昏暗与衰落,又以在学堂等进步地区的耀眼白昼作为对比,昭示一个光明未来。革命的火种,从微弱摇曳,到燎原之势,是种必然。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