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飞行员伙食标准太高,有个干部有意见,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知道后,笑道

1950年,飞行员伙食标准太高,有个干部有意见,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知道后,笑道:“叫一个飞行员,带他去天上飞几圈体验一下!”   1950年初,刚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正迅速由陆军向现代化军种转型。   在这其中,空军的建设尤为引人注目,许多优秀的陆军干部和战士被挑选出来,进入空军部队接受训练,开始了他们全新的战斗生涯。   就在这一年初春,华东空军某部的食堂里,悄悄起了一些波澜。   事情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伙食。   当时整个国家物资匮乏,百姓生活艰难,部队中的大多数单位依然吃的是糙米、地瓜干、甚至杂粮掺草。   可是空军飞行员的伙食标准却高出一截,每顿饭有肉有蛋,甚至还有水果和牛奶。   这引起了部分地面部队干部的不满,某位地方机关派来协助工作的干部在视察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皱着眉头向身边的军需干事提出质疑。   “现在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为什么飞行员还能天天吃肉?这样是不是太特殊化了?”   军需干事不敢回应,只好把意见上报上去。   很快,这个声音传到了当时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的耳中。   聂凤智是老红军,出身贫寒,从土地革命一路打到抗战、解放战争,是位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高级将领。   他对部队生活一向关心,也非常重视部队纪律和群众观点。   因此,当他听到干部对飞行员伙食标准“过高”表示不满的意见时,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让在场人都摸不着头脑的话。   “行,那就请他上天去,飞几圈!”   第二天,聂凤智亲自安排这位有意见的干部,穿上飞行服,登上一架双座教练机,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带他升空。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然后呼啸着冲向天空。   很快,这位干部便体验到什么叫做“高空飞行”——耳鸣、气压变化、失重感、紧张感……   飞行员没有急着给他展示特技动作,只是按照日常训练的强度绕机场飞行一圈。   但即便如此,仅仅十几分钟后,这位干部的脸已经惨白,胃里翻江倒海,最后实在忍不住,在空中呕吐了出来。   降落后,他被搀扶下飞机,虚汗湿透了背心,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聂凤智大步走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怎么样?还觉得飞行员吃得太好了?”   干部苦笑着摇头,连连摆手:“不、不……他们吃得不算好,应该再加点。”   围观的战士们哄然大笑,这个故事也很快在部队中传开,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件事之后,飞行员的伙食标准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引起了更高层的关注,飞行员不同于普通士兵,他们每天承受的是极端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他们要长期保持高度警觉,接受高强度的技术训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飞行任务。   合理的营养供给,不仅是对他们身体的支持,更是保障国家空防力量的根本。   这位干部后来在一篇内部报告中坦诚写道。   “过去我们总觉得战士就是要吃苦,飞行员也是战士,为什么就能吃得那么好?   可自己真正飞了一次才明白,这不是吃不吃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承受的问题。   他们不是在地上吃饭,他们是在空中搏命。   他们吃得好,是为了飞得稳、飞得准、飞得回来。”   而聂凤智,这位沉稳而睿智的司令员,也因为这次幽默而不失教育意义的处理方式,赢得了官兵们更加深厚的尊敬。   他没有训斥,没有压服,而是用事实和体验教育了干部,也保护了飞行员的利益。   多年以后,这段插曲被许多老飞行员和部队干部提起,依然津津乐道。   信息来源:搜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