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爱沙尼亚出动全部海军试图劫持俄罗斯一艘油轮,但是俄罗斯油轮摇来了一架苏-35S助

爱沙尼亚出动全部海军试图劫持俄罗斯一艘油轮,但是俄罗斯油轮摇来了一架苏-35S助阵,并成功逼退了爱沙尼亚海军。   5月14日,挂着加蓬国旗的“美洲虎”号油轮正行驶在芬兰湾的国际水域,准备前往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港。   爱沙尼亚突然出动几乎全部海军力量——包括“拉朱”号巡逻艇、AW139直升机和M28巡逻机,甚至波兰的米格-29战斗机也来助阵,试图拦截这艘油轮。   他们先是命令油轮改道进入爱沙尼亚领海,被拒绝后,巡逻艇又在油轮前方穿插制造威胁,还两次尝试登船,但都被油轮加速甩开。     关键时刻,俄罗斯一架苏-35S战斗机紧急飞往事发海域。北约方面见状,从爱沙尼亚阿马里基地起飞葡萄牙F-16战斗机应对。   没想到俄军飞行员态度强硬,不仅无视空管呼叫,还一度开加力做出冲撞姿态,最终逼退北约战机。   有了空中支援,“美洲虎”号船员底气大增,完全不理会爱沙尼亚的指令,最终安全抛锚在哥格兰岛附近,爱沙尼亚的拦截行动彻底失败。     爱沙尼亚为啥敢这么做?这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关。为了绕开制裁,俄罗斯部分油轮加入“影子舰队”,通过换船旗、关应答器继续运营。   事发前一天,欧盟刚将189艘关联“影子舰队”的船只列入制裁名单,爱沙尼亚此举算是对西方制裁的响应。   但问题在于,爱沙尼亚自身实力根本撑不起这种挑衅——它的海军只有4艘二手扫雷舰、2艘巡逻艇,300多名官兵,连一架战斗机都没有,领空靠北约盟友保护,海军核心任务只是扫雷和区域封锁。   俄罗斯的强硬回击传递出明确信号:对北约国家在波罗的海的挑衅忍耐力接近极限。事实上,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针对俄罗斯油轮下手——4月11日刚扣押过“基瓦拉”号油轮。   但根据国际海事法,北约国家在公海单方面拦截他国船只涉嫌侵犯航行自由,甚至可能被视为“海盗行为”。   俄军苏-35S的介入不仅是对油轮的保护,更是对北约东翼的武力警示。一旦类似对峙升级,缺乏战略纵深的波罗的海三国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战场。   而俄罗斯近年来在波罗的海加强军事部署,包括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和升级海军基地,显示出对该区域的高度重视。     对国际社会而言,此事暴露了西方制裁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试图削弱俄罗斯经济,另一方面却在公海制造法律和军事冲突风险。   爱沙尼亚的“勇敢”背后,是北约内部小国对大国博弈的被动卷入,而俄罗斯的强硬则是对主权和经济命脉的捍卫。   未来,波罗的海的平静可能被更多类似事件打破,而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策略,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