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同样是中国邻国,为什么咱们愿意多帮巴基斯坦,也不愿提升下朝鲜呢?对巴铁,我们又是

同样是中国邻国,为什么咱们愿意多帮巴基斯坦,也不愿提升下朝鲜呢?对巴铁,我们又是卖先进战机,又是帮建生产线,恨不得让它全副武装。可对朝鲜,除了点粮食援助,高端军事技术和装备却给得小心翼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最现实的一点,巴基斯坦起码有点“家底”和“工具”,你卖给它的先进战机,它真能开得动、养得起、用得好。 人家有基本的工业基础,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和维修人员,能搞定一套现代化武器系统的后勤保障。 说白了,咱们的歼-10、枭龙战机卖给巴铁,不只是“飞”过去,还能“飞”起来。 人家有场地、有油、有训练体系,还能跟咱们一起搞联合演练,甚至还能出口第三方,一起赚点钱。 而朝鲜这边呢,经济状况咱也都知道,多年被制裁,缺油、缺零件、缺人才,现代化体系严重不足。 你给它一架先进战机,它未必能起飞;就算能飞一次,可能第二次就趴窝了。 没有配套的训练体系、后勤保障、地勤人员,你这装备就是摆设,甚至成了负担。 过去也不是没给过援助,比如坦克、大炮之类的,但你没办法指望一个基础薄弱的体系把高精尖装备用好。 等于是你辛辛苦苦给了一套豪车,人家那边却只有乡村泥路,油都加不起。 巴基斯坦和中国,不光是“你买我卖”,还是真正的“你我一起搞”。 像枭龙战机就是中巴联合开发的产物,在中国搞出样机后,巴基斯坦那边也建立了生产线,一起升级、优化、外销。 这是深度军工合作,你有市场、我有技术,咱们一起干,谁也不亏,甚至还能合伙去拉第三国做生意。这种合作模式是互利共赢,属于“你强我也强”的关系。 可朝鲜这边呢,说实话,根本没这个基础去搞联合研发。它的工业体系受限,配套企业不成规模,研发能力也有限。 就算你想合作,它也拿不出技术、设备和资金来参与。对中国来说,单方面扶持是负担,搞不好还白费劲。 早些年,中朝之间的军事合作也有不少项目,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东西成了“鸡肋”。 比如曾有传闻说,中国支援过老式战机和防空设备,但由于配套体系跟不上,维护困难,后来都荒废了。 更别说那些高精尖的导弹、雷达系统,不光贵,而且维护周期短、技术要求高,对朝鲜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人家自己也清楚这点,所以这些年更倾向于自力更生,搞点“能用”的东西,而不是去追求先进武器的“门面”。 更关键的一点是,联合国对朝鲜是有明确军售禁令的。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遵守国际义务,不可能明着去搞违反决议的军售。 咱要是偷偷摸摸帮忙,那不就自己打自己脸了吗? 更别说一旦被西方抓到把柄,各种制裁、抹黑、围堵就都来了。这年头,做事得讲规矩,咱可不想因为一时热心,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最后一个原因,也特别现实:安全稳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搞不好朝鲜这边一激动,局势就失控了。 给巴铁先进装备,是为了南亚那边“稳住阵脚”。毕竟印度和咱们一直较劲,你得让巴基斯坦在那边顶一顶,这叫“战略平衡”。 可朝鲜这边,情况不一样,它跟美日韩的关系高度紧张,一旦装备升级、火力上来,局势就可能突然爆炸。 那离中国太近了,几百公里就是东北,中国当然得谨慎再谨慎。你不能为了显得“大方”,反倒把自己家门口搅乱了。 所以说啊,咱们对巴基斯坦是战略协作,能帮就帮,帮起来还有好处; 对朝鲜是“有难不抛”,但也“有底线”,帮是出于人道和稳定的考虑,不可能搞到全副武装的程度。 两国的体量、能力、外交环境都不一样,怎么能一个标准套到底? 说到底,中国对外的原则很清楚:能合作、能互利,咱们可以加大力度;如果是高风险、高代价的事情,那咱们一定谨慎办事。 不是不愿帮,而是得看值不值得帮,能不能真的帮得上。 朝鲜如果有一天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愿意改善外部环境,也许中国会更愿意支持它发展;但眼下这局面,粮食给你,电力接你,医疗支援也行,但战机导弹这类敏感东西,真不是随便能给的。 所以别看咱对“巴铁”一口一个“兄弟”,该卖啥都卖;对朝鲜再铁,也只能“铁在心里”,现实操作还是得讲分寸。这不是感情问题,是国家利益的问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