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元756年,59岁的“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后准备返回老家。在途经亳州时,竟被远

公元756年,59岁的“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后准备返回老家。在途经亳州时,竟被远日无仇,近日无怨的亳州刺史闾丘晓残忍杀害。后来,宰相亲自为他报仇,还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闾丘晓是亳州刺史,然而却德不配位,贪生怕死。唐朝安史之乱,地方割据混战,叛军直捣长安。然而就是这样危机万分的时刻,闾丘晓却不顾国家危难,将心思放在了打压只是过路人的王昌龄身上。

此时的王昌龄担忧困于战火的北方家人,连忙收拾行囊,心急归家,从龙标赶路直至亳州。连续多日的赶路让他身心疲惫,本打算稍作休整,却因不拘小节、行事不合闾丘晓心意而被记恨。

王昌龄铁骨铮铮,不低头、不谄媚的性子惹得闾丘晓更加不快,闾丘晓一向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下也必然不会放过王昌龄。

于是他便以“王昌龄无诏归家”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对其进行刁难,然而王昌龄不急不恼,似乎是对闾丘晓这种卑劣做法不屑一顾。

闾丘晓只觉得自己被无视了,又想到王昌龄的才学名气皆压了自己一头,于是妒火中烧,最后竟是对王昌龄动了杖刑。

那时的王昌龄已年近花甲,哪里承受得住这样的刑罚,但王昌龄一身傲骨,宁可自己被打死也不向小人低头,这也彻底刺激了闾丘晓,闾丘晓一怒之下私自将王昌龄杖毙。

至此,“诗家天子”王昌龄身陨异乡,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心心念念的那片故土,他再也没法回去,深爱他的妻儿老小,他再也无法亲眼看见。

王昌龄死讯传出,家人哀痛、友人悲愤,他们想为王昌龄鸣冤,然而生逢乱世,军阀割据,命比草贱,人微言轻,想要报仇却终不得法。

但其中有一人,他和王昌龄素未谋面,却凭一己之力,为王昌龄报仇雪恨。

这人便是张镐,张镐和闾丘晓同在朝中为官,闾丘晓的行事作风,他也多有耳闻。

张镐在知晓王昌龄死讯后惊怒不已,他按捺下一颗想为王昌龄报仇的心,在心里默默给闾丘晓记上了一笔,暗自等待时机。

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遥远。

不久之后,雎阳告急,张巡死守数月,此时已然是弹尽粮绝,兵力悬殊,眼看城池将破,朝廷任命宰相张镐兼任河南节度使,全权负责支援雎阳。

张镐心知事态紧急,远水解不了近渴,情急之下只好命令距离雎阳城最近的闾丘晓派兵援助。然而,闾丘晓却贪生怕死,迟迟不愿动身。

雎阳城一直等不来援军,最后张巡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城中百姓也尽数遭难。

张镐知晓这一情形后震怒不已,立马下令将闾丘晓抓了起来。

友人仇,百姓恨,此时该好好算算。

张镐想到王昌龄原本满心欢喜的归家,最后却因闾丘晓失了性命,王家上下失了顶梁柱,往后日子必定举步维艰。

张镐又想到雎阳满城百姓原本可以活下来,却也因他全城遭难,雎阳城守将张巡也牺牲,这么多天的苦苦坚守全都白费,心中便满是难以遏制的愤怒和悲哀。

对于闾丘晓这种毫无人性的人讲道理,无异于多费口舌,至于痛骂,更加没有必要,因为斥责只对有良心的人起作用。

闾丘晓知道自己大难将至,于是声泪俱下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哭诉自己家中有老母妻儿需要赡养。

张镐闻言,心中又悲又怒,拍案而起:“王昌龄何辜,其母又有何辜!”

闾丘晓闻言一愣,避开这个话题,张口闭口就是喊冤,求着张镐饶他一命,张镐不再多和他言语,封了闾丘晓的口舌,也将其杖毙,以抚慰王昌龄的在天之灵。

期盼成遗憾,归途却是死期,老母期盼儿子,妻子思念丈夫,孩子想念父亲,生逢乱世,归家原本是一桩团圆的喜讯,却不想竟变成了白事,一别成了永诀,大喜大悲莫过于此。

王昌龄生命的尾声便是如此,实属人世之哀。

而杀人者终被杀,闾丘晓死了,王昌龄却也已经不在,世人庸如闾丘晓者有之,傲洁如王昌龄也有之,更幸有义士如张镐,如张巡,这样一来,天下方有正义和真相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