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恐惧之神”曹锡:机枪子弹所剩无几,他抄起身边的大刀,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每一个冲到曹锡面前的鬼子,都没能活着回去,单兵歼敌500人...... 1939年秋天,湖南新墙河边上有个当兵的小伙子叫曹锡,这人是陕西汉中农村出来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放牛割草啥活都干过。 那年头乱得很,土匪三天两头来村里闹事,他跟着村里长辈学了几手拳脚功夫,练得浑身腱子肉,性子也硬得像块铁。 日本人打进东北那年,他气得直拍桌子,后来听说弟弟要被拉壮丁,他二话不说替弟弟穿上军装,跟着队伍就走了。 要说这曹锡当兵还真有两下子,虽说快三十岁才入伍,可训练起来比年轻小伙还拼命。 没过多久就当上了机枪手,扛着捷克式轻机枪跟着国军52军第二师到处打仗。 1938年夏天他们部队开到湖南,第二年九月就碰上了硬仗——第一次长沙会战。 日本人这回动真格的,调来最精锐的第六师团,乌泱泱的鬼子兵扛着三八大盖往新墙河扑过来。 九月二十一号半夜,曹锡带着人在河南岸王街坊布防,这地方就一平方公里大小,河堤上光秃秃的没啥遮挡。 曹锡把十二颗手榴弹用麻绳捆成串,埋在河堤斜坡上,引线攥在手心里,跟战友们趴在泥地里等天亮,谁也没想到,天还没亮透日本人就动手了。 四点钟刚过,天上突然跟打雷似的轰隆隆响,五十门大炮对着王街坊猛轰,炮弹下雨似的往下砸。 炸了足足仨钟头,八千多发炮弹把地皮都掀过来,等炮声停了,阵地上就剩曹锡和个姓朱的班长还喘气。 这时候河面上漂过来几十条船,眼瞅着鬼子要上岸了。 曹锡趴在炸塌的战壕里,脸上全是土,他看见头一拨鬼子猫着腰往河堤上爬,数了数大概三十来人。 等那帮人离手榴弹不到十米远,他牙一咬拽了引线。 轰隆一声响,河堤上炸出个大坑,鬼子兵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没炸死的刚要往回跑,曹锡抄起机枪就是一梭子,三十多个鬼子全交代在河滩上。 就这么着,日本人前前后后冲了八回,曹锡把手榴弹捆了炸,炸完了换地方再捆。 机枪打热了卡壳,他就摸到死人堆里捡新枪,打到第五回的时候,日本人急眼了,咣咣往阵地上扔毒气弹。 曹锡和朱班长扯了衣裳泡尿捂鼻子,硬是挺了二十分钟,等毒气散了,河滩上又摸上来二三十个鬼子。 这时候手榴弹早用完了,机枪子弹也快见底,曹锡眼瞅着鬼子要爬上来,抄起大刀片就跳出战壕。 要说这大刀肉搏真不是闹着玩的,刀刃砍卷了就用刀背砸,有个鬼子举着刺刀冲过来,被他反手一刀削了半边脑袋,就这么从半夜打到天亮,河滩上的血水把新墙河都染红了。 后来营部派人来传令撤退,曹锡这才知道全排就剩他一个活人。 回去路上数了数,光他认准的鬼子就撂倒二百多,加上手榴弹炸的和机枪扫的,少说弄死四五百。 师长赵公武听说这事,当场给他升了班长,赏了三十块大洋。 《大公报》记者跑来采访,管他叫"中国兵魁",田汉先生还把他写进话剧《新战长沙》,后来连电影《胜利进行曲》都演他的故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仗打得确实邪乎,有人掰着手指头算过,单兵一天干掉五百鬼子,这得是啥概念? 后来史学家黎东方教授查了中日两边的战史,在《传记文学》上写文章说这事基本靠谱。 日本人自己的记录倒是没提这茬,不过那会儿他们吃了败仗,估计也不好意思写。 倒是52军的老兵们都说,当年阵地上机枪响了一整夜,第二天去收尸的弟兄看见河滩上鬼子尸体堆得跟柴火垛似的。 可惜曹锡后来没了音信,有人说他死在后续战役里,有人说他看透内战回乡种地了。 倒是2015年那会儿,湖南抗战烈士陵园给他立了衣冠冢,新墙河边还竖了雕像。 如今去当地打听,老百姓还能给你指指当年他守过的河堤,说那土里现在还能挖出弹片来。 参考资料: 人民网《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诞生的“中国兵魁”》